从边缘到中心-近代客家观念的建构与客家发展空间的扩展

从边缘到中心-近代客家观念的建构与客家发展空间的扩展

ID:26390852

大小:5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6

从边缘到中心-近代客家观念的建构与客家发展空间的扩展_第1页
从边缘到中心-近代客家观念的建构与客家发展空间的扩展_第2页
从边缘到中心-近代客家观念的建构与客家发展空间的扩展_第3页
从边缘到中心-近代客家观念的建构与客家发展空间的扩展_第4页
从边缘到中心-近代客家观念的建构与客家发展空间的扩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边缘到中心-近代客家观念的建构与客家发展空间的扩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边缘到中心:近代客家观念的建构与客家发展空间的扩展摘要:客家形成于闽粤边地山区,是一个边缘族群。客家人的族群边界,是在由内地边缘向区域中心迁移中获得和建立起来的。客家越过传统的生态位――山地耕作――进入到其他族群的生态位中,必然要与其他族群发生冲突,从徐旭曾的《丰湖杂记》开始,客家观念的建构运动开展起来。客家观念的建构与客家空间的扩展是联系在一起的,是客家人在区域中心获得社会地位和社会身份的途径和思想武器,并最终把客家人推上国际性族群的道路。中国4/vie  关键词:族群边界;客家观念;建构;发展空间  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志码:A:1009-055X(20

2、16)03-0099-06  族群(ethnicgroups)一般被看成是民族(nation)中的各次族群单位,是有着共同文化特征和文化认同的人群体。聚集在一起的人群体,或者有共同的历史记忆和祖源历史,或者为享有、使用、维护共同的资源而自愿结成一个共同体,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这个人群体就有可能构成一个族群。前者构成族群界定中的根基论(primordialist)观点,后者构成族群界定中的工具论(instnumentalist)观点。台湾著名学者王明珂则倾向于将根基论与工具论综合来看待族群,强调“族群由族群边界来维持;造成族群边界的是一群人主观上对他者的异己感以及对内

3、部成员的根基性情感”,“将族群视作由家庭、亲族发展而来的亲属体系的延伸,由此我们可以理解族群能凝聚人群的基本力量所在,这也是族群的根基性的由来。在另一方面,以血缘或假血缘关系凝聚的基本人群,其维持、延续与发展都必须借着集体记忆与结构性失忆来重组过去以适应变迁,由此我们可以解释族群的现实性或工具性。”[1]30如果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客家,就不会囿于客家研究先驱罗香林所放大的客家源流的根基性认知,将客家看成是中原正宗汉族血统的承袭,同时,会提供给我们一个更宽广的视野,在一个更开放的文化环境中来认知客家,扩展客家的文化空间和发展空间。  作为形成于闽粤边地山区的客家,在近

4、代以来的社会发展进程中,一步一步由边缘而走向中心,其生存空间不断扩展,最终完成由边缘族群向国际族群的华丽转身,成为汉族中分布最广、人数最多的族群。纵观客家发展史,客家之所以成为客家,不在于其源流,而在于多族群互动的环境中,客家人为生存发展,为扩展其生存空间而进行的身份建构与观念建构。有学者说客家是建构的,其实不应说客家是建构的,而应说客家观念是建构的。通过建构预设的客家观念,从而建构起一个庞大的国际族群――客家。  探讨客家观念的建构,对于厘清近二百年来客家的发展壮大,有决定性意义。  一、闽粤边区的族群互动与客家边界的建立  客家形成于闽粤边地山区。闽粤边地山区主

5、要指闽西山区和粤东北山区,属于武夷山、戴云山、博平岭等山系交汇区域。闽西被称为“闽山之穷处,复嶂重峦”,“于福建为绝区”。[2]粤东北则被称为“僻阻海滨,南距吴,北距燕,不啻数千里,而遥称为天末日出之区”。[3]根据美国学者施雅坚的区域划分,清代疆域分为九个区域,闽粤边地山区分属于东南沿海和岭南两大区域,除闽西北部县属闽江流域子区域外,闽西中部、南部及粤东北,均属于东南沿海的韩江流域子区域和岭南区域,处于区域边缘的位置。从自然地理而言,这一区域为典型的山区,且处于三省交界之地,自然是边缘区域;从社会空间布局而言,这一区域远离社会政治经济中心,依然处于边缘地位。学者鲁

6、西奇称为内地的边缘,即“处于中华帝国疆域内部,但并未真正纳入王朝国家控制体系或国家控制相对薄弱的区域”。“在内地的边缘区域,国家权利相对缺失,地方社会秩序之建立多有赖于各种地方势力,遂形成政治控制方式多元化;其耕地资源相对匮乏,山林、矿产资源丰富,民俗生计方式多种多样;人口来源复杂多样,多为社会体制之外的‘边缘人群’,社会关系网络具有强烈的边缘性;在文化方面,异端信仰、民间秘密宗教等非正统意识形态有较大影响。”[4]16宋代的闽粤赣交界区域,是一个多族群聚集的山区。生活于这一区域的,除了早期文献中记载的山都木客外,还有因“开梅山”事件迁入的五溪蛮�r。南宋时,人们根

7、据其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称其为“畲”。宋人刘克庄的《漳州谕畲》,可谓畲族群的最早的文献记载:“凡溪峒种类不一:曰蛮、曰�r、曰黎、曰�,在漳者曰畲。西畲隶龙溪,犹是龙溪人也。南畲隶漳浦,其地西通潮、梅,北通汀、赣,奸人亡命之所窟穴。畲长技止于机毒矣,汀、赣贼入畲者,教以短兵接战,故南畲之祸尤烈。二畲皆刀耕火耘,崖栖谷汲,如猱升鼠伏,有国者以不治治之。”[5]汀赣贼也是这一时期活动频仍的人群。刘克庄言汀赣贼与畲人互动,教他们作战技能,并将畲人区域作为反抗官军的据点,显然,这里的汀赣贼,是与溪峒种类有别的,但他们又不属于编户齐民的“省民”――他们与“省民”同类,却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