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差距, 创新环境与企业自主研发强度

技术差距, 创新环境与企业自主研发强度

ID:26162239

大小:1.07 M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1-25

技术差距, 创新环境与企业自主研发强度_第1页
技术差距, 创新环境与企业自主研发强度_第2页
技术差距, 创新环境与企业自主研发强度_第3页
技术差距, 创新环境与企业自主研发强度_第4页
技术差距, 创新环境与企业自主研发强度_第5页
资源描述:

《技术差距, 创新环境与企业自主研发强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技术差距、创新环境与企业自主研发强度傅晓霞吴利学【内容提要】本文在内生技术进步增长模型中引入同时包含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研发投入的知识生产函数,以探讨后发国家企业自主研发强度的决定机制,并利用1996~2008年省级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结构数据检验国内外技术差距、技术吸收能力、创新环境和研发能力等因素对中国企业研发强度决策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对企业研发强度的单独作用不显著,主要通过与开放程度、人力资本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影响企业研发决策;近年来技术引进效率的相对下降不利于总体研发强

2、度提升却有利于促进企业自主研发:研发环境因素中企业研发密度对自主研发强度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但地区经济规模、大企业比重和政府研发投入比重却有一定负面影响。【关键词】自主研发强度技术差距创新环境研发能力一引言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持久源泉,而现代经济中技术进步主要来源于有目的的研发(ResearchandDevelopment,R&D)活动。伴随着持续的体制转轨和经济发展,企业逐步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主体力量,在技术进步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以企业研发为主导的科技创新,既是中国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动力,又是促进

3、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有力措施。因此,企业研发,尤其是自主研发,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决定机制、影响因素和激励政策也成为倍受重视的焦点问题。从理论角度讲,Romer(1990)、Grossman和Helpman(1991)、Aghion和Howitt(1992)等开创的新增长理论突出强调了研发在增长中的重要作用,把创新作为企业以盈利为目的的内生行为,深刻地揭示了企业研发的最优决策机制。从经验研究来看,由于发达国家研发活动以自主创新为主,因而对产权保护(Arrow,1962;Nordhaus

4、,1969;Klemperer,1990)、市场结构(Scherer,1967;Bound等,1984;Aghion等,2005)、税收政策(Mansfield和Switzer,1985;Bloom等,2002)以及研发强度与长期经济增长的关系(Jones,1995;Segerstrom,1998)比较重视。但是,这些理论模型和经验检验都以发达经济为基础,主要讨论世界技术前沿国家的创新选择,不能很好地包容后发国家技术创新和企业研发活动的特殊性。随后,Barro和Sala-i-Martin(1997)、How

5、itt(2000)、Acemoglu等(2006)又在新增长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技术扩散模型,以考察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技术互动。但是,他们仅仅把后者的技术进步作为前者技术扩散的结果,忽略了后发国家的知识生产过程。而在现实中,尽管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后发优势实现较快的技术进步,但往往需要支付高昂的技术引进费用,而且还要为技术改造进行投资,甚至单纯技术模仿的成本也相当可观。例如,Mansfield等(1981)发现,模仿研发的平均成本相当于全新研发的65%,最少也不会低于20%。因而,后发国家的企业既面临着模仿程

6、度选择问题,同时还需要在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之间进行权衡,其研发投入决策更需要从企业优化行为的角度来分析。作为典型的后发国家,中国企业研发的重点领域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类似,主要包括了研发活动对长期增长的影响、对外开放与技术进步的关系、产权保护与自主研发的关系等问题。例如,张海洋(2005)、吴延兵(2006a)等利用工业数据测算了研发活动对工业增长的贡献;朱平芳和李磊(2006)、吴延兵(2008)等分析了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对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李小平和朱钟棣(2006)、谢建国和周露昭(2009)等考察了外贸

7、、FDI以及外商R&D对中国产业的溢出效应;寇宗来等(2007)、易先忠等(2007)、徐朝阳(2010)等从理论角度探讨了专利保护对中国研发活动的影响;韩玉雄和李怀祖(2003)、沈国兵(2009)则从经验角度检验了专利保护程度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影响。但总体来看,以上研究大多采用了与技术扩散模型相同的假设,把国外技术引进简单等同于技术模仿甚至是技术进步,忽视了后发经济体知识生产过程中的企业创新决策机制,从而难以明确地刻画技术差距和国内创新效率等因素对企业研发行为的影响。正如林毅夫和张鹏飞(2005)等

8、所指出,经济学意义上的创新无非是采用比当期效率更高的技术:处于技术前沿的发达国家,创新主要来自最新技术,只能依靠自主研发;而对于生产效率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的发展中国家,引进国外成熟技术是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Basu和Weil(1998)等对发展中国家技术引进的观察表明,由于经济环境和生产模式的差异,绝大部分国外技术都需要经过模仿、改造和再创新等一系列过程才能真正转化为后发国家企业的实用技术。基于以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