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赖声川及其“表演工作坊”的喜剧创作

浅析赖声川及其“表演工作坊”的喜剧创作

ID:26031413

大小:72.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1-24

浅析赖声川及其“表演工作坊”的喜剧创作_第1页
浅析赖声川及其“表演工作坊”的喜剧创作_第2页
浅析赖声川及其“表演工作坊”的喜剧创作_第3页
浅析赖声川及其“表演工作坊”的喜剧创作_第4页
浅析赖声川及其“表演工作坊”的喜剧创作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赖声川及其“表演工作坊”的喜剧创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赖声川及其“表演工作坊”的喜剧创作----表演论文-->第一章赖声川及其表演工作坊的创作历程及一般性创作方法第一节80年代台湾戏剧的生态背景一社会政治环境:冲破束缚的枷锁80年代的台湾正处于巨大的社会变革时期,伴随着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以及西方文化(主要是美国文化)、政治体制的深层次影响,台湾已经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剧烈转变。在经历了“林宅血案”、“台湾民进党成立”、“解除戒严”、"开放大陆探亲”、“蒋经国逝世”等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之后,台湾社会风气逐渐开放,民主意识不断深化,言论自由大幅度提升,许多政治文化禁忌被一一突破。1987年对于台

2、湾来讲是一个划时代的年份,蒋经国解除了长达三十八年的“戡乱戒严”状态,“报禁”、“党禁”、“法禁”、"陆禁”逐一开放,国民党长久以来的高压统治得以结束,台湾社会形成了两党政治:在朝的国民党和在野的民进党。然而,解严所解除的不仅仅是政治和法律上的束缚,更为重要的是,它使台湾民众的心理和思想得到了解放。从这一时期开始,在日趋宽松的政治环境下,主流和正统的价值观念逐渐松动,长期压抑的“台湾意识”幵始得到释放,个体人的自我价值得以实现。张文彪在《后现代剧场与台湾当代社会》一文中曾经这样描述80年代的台湾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剧变,社会利益重新分配,各种利益团体

3、跳弹出来争取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工运、农运、妇运、学运、环保、老兵、无壳锅牛、原住民运动等等峰起。政治犯摇身一变成了英雄。貌似神圣的‘立法院’里一言不合,主席台上便拳脚相向。选美开禁了。‘总统’不再姓蒋。最‘忠党爱国’的老兵走上街头、抗议当局。”是由于这种开放的政治环境和多元化社会形态的出现,台湾文化得到了更自由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二思想文化环境:打破传统、创新求变台湾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历史发展过程造就了其所独有的区域文化特征。复杂的地缘政治为台湾本土文化提供了与中华文化、西方文化、日本文化之间多重碰撞和相互交融的机会。1979年以前的台湾文化思潮长

4、期处于中华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中,前者是正统的主流价值观,后者则倾向于大众社会中年轻人的多元思维。伴随着80年代的剧烈社会变革,台湾的思想文化界进入到了以“打破传统、创新求变”为主题的发展轨道中。这股求新求变的思潮体现在文化领域的各个角落:在文学界,随着以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为代表的一批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引进,后现代小说开始被实验,科幻小说爵然成风,同时,新女性主义小说也逐渐崛起。在舞蹈界,由林怀民领导的台湾第一个现代舞团“云门舞集”的创作也由70年代的乡土情节转向了新的探索方向。更为重要的是,“云门舞集”于80年代初开辟了“云门实验剧

5、场”,为大批有志于剧场创作的年轻人提供了自由发挥的舞台,并且为以后的戏剧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储备。在戏曲界,以郭小庄于1979年创建的“雅音小集”为主要力量,带动了台湾戏曲的创新探索之风。它首开引进导演、专业剧场设计人员、民乐团参与到京剧演出之先河,不断挖掘戏曲的内在潜能,使京剧这个古老的艺术形式又再次焕发生机。在音乐界,罗大佑以《恋曲1980》和《童年》等歌曲为代表迅速崛起,其歌曲中所展现的抗争精神和创新意识引起了广大青年人的共鸣,加上叛逆的造型和沙现的嗓音,罗大佑迅速火遍了整个台湾地区。............................

6、..............第二节赖声川及其表演工作坊的创作历程从1984年至今,赖声川及其领导的“表演工作坊”已经走过了风风雨雨的三十个年头,他们见证了台湾戏剧界从迷茫困顿到百花齐放再到繁荣发展的整个过程,在这期间,通过其自身的不断努力和创造力逐渐成为台湾剧场乃至整个华语戏剧界的翅楚。在赖声川及“表演工作坊”以集体即兴创作方法创作的戏剧作品中,我们既感受到了古老神秘的东方意蕴,也吸收了多元新颖的西方文化,在诙谐幽默的喜剧外壳下,走过人类源远流长的历史險道,表现出来的是现代人生活中的笑容与泪水。“就这样,赖声川创造了一种‘大俗大雅、大悲大喜、横跨古今

7、、沟通中外’的剧场,在两种文化、两度时间里穿梭,最后如拨墨一般,洒出人类共通意识中的悲与喜”①—拓荒与创新:1984—1989年的赖声川戏剧创作1983年,刚刚回到台湾的赖声川面临的台湾剧场环境是陌生的、荒芜的、被禁锢和被忽略的。虽然有诸如吴静吉、金世杰等人偶尔闪现的光芒,但总体来讲,80年代初的台湾剧场从文化氛围到物质条件都极其匮乏,一切都需要从零开始。于是,赖声川选择从每个个体人的生命经验出发,希望通过龄听和展现个人的故事来产生对社会对文化的某种共识和认知。很快,在短短六个月的时间里三部多幕剧《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摘星》、《过客》相继被创作出

8、来,其探讨的议题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显得十分大胆和尖锐。《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包含了联考、寻父、万华、家教、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