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乐歌——中国近代音乐的开端

学堂乐歌——中国近代音乐的开端

ID:25797433

大小:58.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22

学堂乐歌——中国近代音乐的开端_第1页
学堂乐歌——中国近代音乐的开端_第2页
学堂乐歌——中国近代音乐的开端_第3页
学堂乐歌——中国近代音乐的开端_第4页
学堂乐歌——中国近代音乐的开端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堂乐歌——中国近代音乐的开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堂乐歌——中国近代音乐的开端内容提要  在古代几千年的岁月里,中国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对东方乃至世界的文化产生过深远影响。自先秦到明清,可谓代代有高峰,蔚为奇观。近代,由于外来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突然面临许多新问题。甲午战争“庚子事件”之后,出现了照搬日本模式和欧美模式的教育体制——学堂乐歌。本文从学堂乐歌的产生背景、内容、形式和发展经历四方面的详细阐述,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熟悉学堂乐歌是中国近代音乐的开端。学堂乐歌的产生背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出现了学习西方的洋务运动。自1860年起,清政府为抵御外辱,为培养急需人才,开办

2、了新式学校,尽管在这些学校中,没有近代意义上的学校音乐教育,但客观上为中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出现作了教育体制上的准备。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一次又一次丧权辱国的条约,迫使政治精英们认识到,只有向日本学习,走西方的路,才能避免亡国的危险。由于地域、交通运输和通讯的局限,中国人看到的世界首先是日本那块“扶桑岛国”,于是效仿日本成了一时之风。康有为与梁启超一起热情宣传音乐对思想启蒙的重大教育作用,积极提倡在学校中设立乐歌科,发展音乐教育,记述乐歌作者和评论作品,提出改革音乐的主张。康有为主张:“远法德国、近效日本、以定学制”;梁启超认为:“今日不从事教育则已,苟从

3、事教育,则唱歌一科,实为学校中万不可缺者。举国无一人能谱新乐,实为社会之羞也”“乐堂渐有发达之机,可谓我国教育界前途一庆幸”。为建立全国范围内的近代学校制度,清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章程。其中,1903年颁布的《重订学堂章程初级师范学堂课程规定》中就将“音乐”列为必设课程之一,授课对象以女子师范学堂的学生为主;1907年又颁布了《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章程规定,在女子初、高两级小学堂开设“音乐”课;1909年后,在《修正初等小学课程》中更是明文规定,凡初等小学堂中必开设“乐歌”课以及在高等小学堂中需增设“乐歌”课。1912年共和国建立后,尽管政治、经济的混乱仍然困扰着各阶层的中国人民

4、,从当时的教育主管部门讲,对于继续推行新的教育体制和发展新的学校音乐教育还是重视的。在沿海地区的大中城市以及内陆地区的少数城市(如成都、昆明、武汉等)中也可以看到取得了明显新进展的明证。这些在教育事业上的建设是当时推进学堂乐歌事业发展的最主要的基础。例如李叔同就是由于在浙江两级师范的教学才促使他继续进行其创编学堂乐歌的活动、写出了一系列深入人心的作品;又如1914年四川省高等师范学校创设了“乐歌专修班”,聘请回国不久的叶伯和为其音乐教授,他不仅在那里开设了一系列音乐方面的课程、还为此编写了不少学堂乐歌(见顾鸿乔的《叶伯和和他的“中国音乐史”》,载《音乐研究》1989年第4期)。

5、在当时,无论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或是维新派的人士,对建立新式学堂和开设音乐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唤起民众(主要指青少年学生、也包括新军士兵)的爱国热情,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以维新派为主的知识份子,还有意识利用它向青少年进行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教育,希望最终达到象日本那样、实现“变法维新”的政治要求。这样就使得本来应是主要作为向青少年进行美育和普及音乐知识的普通音乐教育,担负起大大超过其原有使命的负荷。但正因为有了这个与千百万人民、与民族国家的命运休戚相关的出发点,人们对在当时推行学校音乐教育和传播学堂乐歌给予了难以想象的热诚,使得对这项工作的建设和发展涂上了一层崇高的神圣光彩

6、、和赋予了一种不同寻常的时代紧迫感。根据现存所掌握的资料的初步分析,具体可分为下列几类:1,通过不同的角度强烈要求“富国强兵”、以抵御外强欺凌的爱国精神,这在当时是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主流。代表性的作品有《何日醒》、《军歌》、《中国男儿》、《汉族历史歌》、《黄河》、《十八省地理历史》及沈心工作词的《体操—兵操》、李叔同作词的《哀祖国》、和《祖国歌》等等。2,欢呼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新政的胜利的,代表性的作品有沈心工作词的《革命军》、华航琛作词的《光复纪念》、沈心工词、朱云望作曲的《美哉中华》等。此类歌曲大多产生于辛亥革命取得成功之后。3,配合向中小学生进行所谓“军国民教育”的各种

7、各样的所谓“军歌”,例如《出军》、《出征》、《从军歌》、《妇人从军行》、《海战》、《陆战》、《炮兵歌》、《行军》、《学生军》等等。这可能是当时我国的学校音乐教育受了日本学校音乐教育的影响,并与一些爱国知识份子切望迅速实现“富国强兵”理想的迫切心情有关。4,呼吁妇女解放、鼓吹男女平等的,代表性作品有秋瑾作词的《勉女权》、沈心工作词的《女子体操》(又名《体操》[女子用])和《缠足苦》、冰兰作词的《天足乐》、叶中冷编的《妇人从军》、华航琛作词的《女革命军》等。值得注意的是在当时这些歌曲中都没有非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