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德育实效性初探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德育实效性初探

ID:25539381

大小:5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20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德育实效性初探_第1页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德育实效性初探_第2页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德育实效性初探_第3页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德育实效性初探_第4页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德育实效性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德育实效性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德育实效性初探  [摘要]对我国传统中小学德育实效性偏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合新课程理念和目标的要求,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加强与改进中小学德育,增强德育实效性,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科渗透德育、师生关系,以及德育评价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新课程中小学德育实效性    随着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信息产业的崛起,使我国真正开始了一场具有新的革命意义的社会转型。所谓社会转型“是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为先导,又不限于社会经济生活领域,而是由此引起的社会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整个社会结构的变革”。因而也促进了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2、使我国的德育工作面临着种种挑战。其中,德育实效性问题是教育界乃至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学校德育改革的难点。学校德育实效性是指学校德育的实际效果,即是“学校德育预期目标要达到的程度和学生对学校德育预期目标的接纳程度”。    一、我国传统中小学德育实效性偏低的原因    长期以来,中小学德育的实效性一直难以提高,主要原因是传统的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着几种弊端:  其一,德育指导思想上重智轻德,“德育首位”尚未到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严重的惟智倾向:“‘德育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德育是软指标,智育是硬指标’;‘出事有德育,无事无德育’的现象非常盛

3、行”。  其二,德育目标和内容上过度理想化,缺乏时代性、科学性和层次性。德育目标及内容往往对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水平,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体国民实际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文化素质等现实情况考虑不全,以过度理想的人格标准作为德育的目标,“假、大、空”抽象的口号式的德育内容过多,把理想与现实割裂开来,德育显得空洞无力。  其三,德育方法单一化,说教仍占主导地位。传统德育往往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当成是消极接受道德说教的“录音机”、没有自主和独立思想的教育对象,因而无法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其四,德育评价简单化,往往是以“智”代“德”。许多学校把学生的思想品德评定归在考德

4、育知识和千人一律的操行鉴定上;而教育系统内普遍缺乏对学生品德评价较为客观的机制。由此,德育的效果不尽人意。    二、在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中。凸显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新课程强调,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对增强新时期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对新形势下学校如何搞好德育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5、 其一是加强德育课程建设。根据中小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特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确定不同教育阶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研制《品德与生活(1-2年级)课程标准》、《品德与社会(3-6年级)课程标准》以及《思想品德(7-9年级)课程标准》。  其二是各门课程渗透德育。各门课程要结合自身特点,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等方面的教育。  其三是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为必修课。综合实践活动由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和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内容组成。它设置的宗旨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6、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命运,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科技、学生发展的联系,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在新课程实施中,改进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增强其实效性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新课程的目标与理念为学校在实施新课程中全面提升德育工作提供了重要契机。由此,针对传统中小学德育的弊端,根据新课程的理念与目标,笔者认为,在新课程实施中,增强中小学德育的实效性应从下面几方面着手并加以强化。    (一)重视新课程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落实德育目标和要求,凸显学生的自我教育及自主活动新课程的突出特点和亮点之一,就是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

7、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志,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它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德育资源和因素。思想和道德不是先验性的,而是实践性的。德育作用真正发生的过程,主要不是以原则的灌输方式完成的,而是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经验为基础,在扩展新的经验的时候,或者是学生对情境的道德难题予以解决的时候,学生才获得了成长。因而,在新课程中凸显综合实践活动课,就会特别有助于落实德育目标和要求。而在确定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时候,应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