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德育实效性初探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德育实效性初探

ID:12616284

大小:22.85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18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德育实效性初探_第1页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德育实效性初探_第2页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德育实效性初探_第3页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德育实效性初探_第4页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德育实效性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德育实效性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德育实效性初探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德育教育实效性初探庄浪县第一小学李芸(庄浪县第一小学甘肃庄浪744600)[摘要]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偏低,时下,中小学学生的思想品质有下滑的倾向。现结合新课程理念和目标的要求,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加强与改进中小学德育,增强德育实效性,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科渗透德育、师生关系,以及德育评价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关键词]新课程;德育教育;实效性[中图分类号][G40-012.9][文献标识码]A这番警世之言告诉了我们什么?一位从纳粹集中营中逃脱的幸存者,战后做了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一位新老

2、师来到学校,他都会交给那位老师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亲爱的老师,我是一名纳粹集中营中的幸存者,我亲眼看到了人类不应当见到的情境: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婴儿被受到高中或大学教育的士兵枪杀。看到这一切,我疑惑了: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绝不应当被用于创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只有在使我们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其价值??”随着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信息产业的崛起,使我国真正开始了一场具

3、有新的革命意义的社会转型。所谓社会转型“是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为先导,又不限于社会经济生活领域,而是由此引起的社会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整个社会结构的变革”。因而也促进了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使我国的德育工作面临着种种挑战。其中,德育实效性问题是教育界乃至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学校德育改革的难点。学校德育实效性是指学校德育的实际效果,即是“学校德育预期目标要达到的程度和学生对学校德育预期目标的接纳程度”。一、我国传统中小学德育实效性偏低的原因长期以来,中小学德育的实效性一直难以提高,主要原因是传统的学校德育工作存在

4、着几种弊端:1(一)指导思想上重智轻德,“德育首位”尚未到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严重的惟智倾向:“‘德育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德育是软指标,智育是硬指标’;‘出事有德育,无事无德育’的现象非常盛行”。(二)德育目标和内容上过度理想化,缺乏时代性、科学性和层次性德育目标及内容往往对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水平,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体国民实际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文化素质等现实情况考虑不全,以过度理想的人格标准作为德育的目标,“假、大、空”抽象的口号式的德育内容过多,把理想与现实割裂开来,德育显得空洞无力。(

5、三)德育方法单一化,说教仍占主导地位传统德育往往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当成是消极接受道德说教的“录音机”,没有自主和独立思想的教育对象,因而无法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四)德育评价简单化,往往是以“智”代“德”许多学校把学生的思想品德评定归在考德育知识和千人一律的操行鉴定上;而教育系统内普遍缺乏对学生品德评价较为客观的机制。由此,德育的效果不尽人意。(五)教育主管部门评价手段的缺失教育主管部门评价手段仍然以教学成绩作为衡量一所学校成败的唯一标准。教育主管部门按照考试的成绩划分等级排名,进行物质及精神奖励。高中部多则几十万,少则几千元,在一定程度

6、上,教师只是在为物质奖励而工作。教师的评优选先、职称的晋升、物质的奖励也是以成绩的排名作为唯一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之下,谁还有心思去搞什么德育啊!(六)家长思想认识的错误在经济社会的转型之下,我们的家长以挣钱为终极目标,家长个人的思想观念中充斥着金钱的概念,忽略了个人品质的提高和修养,进而影响到了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家长的要求是学生的成绩要第一,动辄就发帖子或是找学校领导告状,要求更换教师,以图孩子成绩的提高,将来会靠分数谋就一份职业,在这样的情况下,德育的教育何以提高。二、在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中,凸显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为了

7、每位学生的发展”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新课程强调,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对增强新时期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对新形势下学校如何搞好德育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一)加强德育课程建设根据中小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特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确定不同教育阶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研制《品德与生活(1-2年级)课程标准》、《品德与社

8、会(3-6年级)课程标准》以及《思想品德(7-9年级)课程标准》。(二)各门课程渗透德育各门课程要结合自身特点,对学生渗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