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高中生活.doc

回忆我的高中生活.doc

ID:25523631

大小:8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0

回忆我的高中生活.doc_第1页
回忆我的高中生活.doc_第2页
回忆我的高中生活.doc_第3页
回忆我的高中生活.doc_第4页
回忆我的高中生活.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回忆我的高中生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回忆我的高中生活1974届校友王炜1972年7月,我从南京市青岛路中学初中毕业。虽然当时是文革时期,社会上不重视读书,我还是选择了升高中。因青中无高中部,按学区有一部分转入南京市第十中学,主要分在高一(2)班和高一(10)班。1972年9月1日,我们开始了在南京第十中学的高中学习生活。我在高一(2)班,第一任班主任是周锡来老师。他教数学,敬业负责,对业务十分钻研。曾找班上胡元龙同学(已故著名书法家胡小石的外孙)借大学数学参考书籍,因胡的父亲当时是南京化工学院的数学教师。周老师非常和蔼,很少发脾气,课也上得好。为解决夫妻分居,我们上高二时周老师调到浙江温州师专任教。全

2、班同学都舍不得他离开,专门举行了欢送会,班委会代表全班同学向周老师赠送了纪念品。周老师在讲话时很激动,说话已远不像平常讲课时那样流畅,眼里仿佛闪动着泪花。在“文革”的动荡岁月中,师生间有如此真诚的友谊确是难得。周老师调走后,继任班主任是杨向东和丁如渝老师,因丁老师当时已有身孕,校领导让她协助杨老师工作。杨老师的讲话是典型的“南京普通话”。对丁老师的印象已不深刻,但她教我们珠算课,反复叫我们练珠算口诀一事倒是记忆颇深。高二第一学期数学课学习珠算,每次上课,教室里算盘声响成一片,好不热闹。数学期中考试就是考珠算,每个同学到丁老师的办公室,当面把考题内容用算盘打一遍,对了

3、就算考试通过。现在回想起来有些好笑,高中上了一半才学打算盘,但那时强调学习要和生产劳动相结合,因此课程中实用知识较多,内容却零乱而不系统。我班的语文老师有两位,高一是冯世森老师,高二是喻旭初老师。冯老师上课时语音洪亮,抑扬顿挫。当年他讲授古文《曹刿论战》,高声诵读“一而衰,再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冯老师热衷社会活动,每次学校召开田径运动会,他都担任播音员,操一口浓重的“南京普通话”,每每把男子念作“狼子”,“跨栏”读成“跨狼”,以至于30年后我们同学相会时,仍能绘声绘色模仿他当年的播音。他后来调到省民盟机关工作,现已退休。喻旭初老师显得比较瘦弱

4、斯文,面孔白皙,语调平缓,教学功底深厚,虽只教了一年,但我们都感到获益非浅。尤其他教的作文课,不拘课本,颇多新意,善于启发每个同学打开思路,至今印象深刻。后来他较早成为全市为数不多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在社会上知名度较高。在其他任课老师中,物理老师孟昭华当时已年近花甲,头发花白且有些谢顶。他讲课时方言较重,但功力扎实,深入浅出。虽然有时课堂纪律不太好,他却从不发火,总是耐心的劝同学们安静,极具涵养。政治老师陈善卿戴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镜,讲授政治经济学原理课时,常拿生产皮鞋作例子,因方言总是把皮鞋念成“皮孩”,每每引来一片笑声。高二时教我班历史的沈嘉荣老师,上课独具风格,

5、仅带几张卡片,上下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侃侃而叙,娓娓道来,详略分明,举重若轻。恢复高考后我进南大历史系读书时才知道,沈嘉荣老师实际出道很早,年轻时就曾发表过有影响的关于太平天国研究的学术论文,文革结束后,他回到江苏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任研究员,早些年已因病去世。现在回想起来,我班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学习成绩好,在年级11个班中一直居于前列,老师们也赞誉有加。这也许与我班52人中南大教工子女约占40%有关。虽然当时社会上流行“读书无用论”,加之“知识分子是臭老九”的消极影响,,人们普遍缺少学习动力,但我班的学习气氛很浓厚。几年后恢复高考,仅1977年和78年我班就有12

6、人考上大学。二是酷爱体育,高一时,部分男生凑钱买了足球和篮球,下午放学后就到南大球场上玩球,还经常与别的班级比赛。班里先后成立了篮、排、足、乒乓球队,参加的人多,水平不低。大家的集体荣誉感都非常强,为了在校田径运动会上取得好成绩,赛前一个星期,每晚都结伴去南大操场训练,我们班先后两次在校田径运动会上赢得年级团体总分第一,甚至有一次在男子4乘100米接力比赛中还派出班级二队参加,只记成绩,不记名次。我班毕业留影中的锦旗就是在校田径运动会上获得的,我当时担任班级体委,还是我上台领的奖呢。我们读了两年高中,但真正上文化课的时间却不到一年半。高一时,十中是厂校挂钩,南京曙光

7、机械厂派出部分人员担任老师,如高一(3)班的班主任蒋立辉是曙光厂在编人员。我们进校后,在校办工厂学工劳动1个月,经常3人骑一辆三轮货车去城南集合村仓库拉螺丝螺帽。我们还到尧化门学农基地学农,前后也有两个多星期。高一第二学期,学校抓了一阵提高教学质量,但很快又被批成“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回到先前的老路。我们刚进校时,教室在校园的东北角,位于人称八家村的那一排简易平房里,高一第二学期时,我们的教室在东课楼二楼的东北角,上课用的都是扶手椅,光线也不太明亮。但一楼的化学实验室和二楼的物理实验室,据说当时在南京市是最好的,每次去实验室上化学课或物理课时,同学们都比较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