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养成教育的理性审视论文

对养成教育的理性审视论文

ID:25453360

大小:5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0

对养成教育的理性审视论文_第1页
对养成教育的理性审视论文_第2页
对养成教育的理性审视论文_第3页
对养成教育的理性审视论文_第4页
对养成教育的理性审视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养成教育的理性审视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养成教育的理性审视论文近年来,德育工作逐步得到了加强。但在具体的落实中,很多人认为养成教育有逐步代替德育工作的趋势。实际上,不仅养成教育无法代替德育,就是养成教育本身也存在着值得思考的问题。所以,理性地审视当前近年来,德育工作逐步得到了加强。但在具体的落实中,很多人认为养成教育有逐步代替德育工作的趋势。实际上,不仅养成教育无法代替德育,就是养成教育本身也存在着值得思考的问题。所以,理性地审视当前的养成教育并探索更为合适的教育方式是我们应该面对的。1、对养成教育目的的理性审视道德一般是外化为一定的行为形式而表现出来的,因而在很多人的认识中,规范、规则就是道德,道德教育就是行为规范教育,自然

2、,养成教育成了德育工作的主要形式,德育工作就是开展规范养成教育。实际上,尽管道德与规则、规范有着密切的关系,但规则、规范并不等同于道德,道德只是社会规范的一种。道德之所以被简化为规则、规范,来自于道德操作的需要,因为“道德构成一个理解和判断的领域,它区别于其他的社会准则和价值观。”既然道德作为一个“理解和判断的领域”,非常耗费人的“精力”,加之青少年本身就存在着判断能力的不足,所以才会“出现”种种可操作的规则和规范以应对人类社会中惯常的情景。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规则和规范是道德的技术化处理,是为了摆脱“理解和判断”负担的一种“权宜之计”。德育工作中对规则制定的简单化和遵守规则的可操作性,逐

3、渐出现了一种对规范过度要求的倾向,很多人渴望通过行为规范的养成来代替道德教育,以为只要学生遵守了各方面的行为规范,品德自然就会好。实际上,规范是行为的模式化、简略化,如果规范缺少了道德和价值的支持,任何规范都是可疑的。以“乐于助人”为例,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帮助的。对于那些正在从事违法行为的人,是否还可以帮助?规范是维护社会秩序必须的,也是青少年需要的,但规范不等同于道德,因为道德是一种对同类的情感和责任,是一种价值选择,是比社会规范更为根本的人类价值。对没有道德支撑的规范的机械遵守,有时候恰恰是有悖道德的,曾经在有的学校里,学生踊跃为教师捉苍蝇让受罚的同学吃,学生“捉苍蝇的行为”是遵守了“

4、听老师的话”这一规范,但这种遵守是道德的吗?很多人赞赏日本人的遵守规则、行为规范的意识,但似乎忘了,在历史上,正是大批的日本人遵守了军国主义的规则,“整齐有序”地屠杀他国人民。培养学生遵守规则、行为规范是学校德育工作应该努力解决的,但这只是德育的最初阶段,如果用规则和规范代替道德,用养成教育代替德育工作,必然走入德育的误区。2、对养成教育规则的理性审视养成教育是建立在一定的规则和规范的基础之上的。然而仔细分析一下,我们不难发现,很多要求青少年遵守的规范、规则往往是教师乃至成人社会的一种偏好、习惯,是缺少必要的道德支撑的。青少年的有些偏好对其发展是不利的,比如不能按时作息、完成作业等等,而很

5、多偏好与其道德水平并无多大关系,比如喜欢穿何种衣服、喜欢留什么样的发型等等。但作为成人的教师却很容易将偏好与品行联系起来。诸如很多学校规定学生必须穿校服,不穿校服就是不爱学校,就是品德有问题;一些学校不准女生留长发,否则就是不遵守校规校纪……实际上,是否愿意穿校服、留长发都是青少年的个人偏好,与道德无关,可是,这种偏好往往与成年社会和教师群体的偏好不一致,经常会遭到占有优势地位的教师的否定与“道德上纲”。教师偏好对学生偏好的压制以至于成为学生必须遵守的规定,折射着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的预期。一方面教师乃至学校的形象必须建立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基础之上,为此,教师希望通过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学

6、生的行为,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这种对于学生学业成绩的过高期望常常使得他们更多地从自身的需要出发来考虑、制定一些规章制度,提出一些要求;另一方面,教师对于那些耽误时间的个人偏好(比如留长发需要时间来梳理)是要通过制度的形式予以约束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学生有更多的学习时间,保证有更多的学生升大学。教师的偏好上升为规范、规则变成学生必须遵守的要求后,有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为学生为了博得教师的赞赏和认可,往往会压制个人的偏好。但无论如何,学生不可能长期地进行压制,当条件成熟或者长者不在的时候,个人的偏好很容易表现出来,以致于极端地违反规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容易形成双重人格。3、对养成教育评

7、价的理性审视既然养成教育是以规则作为基础,学生的行为表现与规则、规范之间就有一定的可比较性,于是,很多人就通过这二者的比较、判断来评价养成教育的效果,并以此来调整养成教育的实施措施。殊不知,其中有很多问题也是值得审视的。如:给不同行为赋予不同的分值。实际上,学生的行为表现是一个模糊量,其模糊性不仅表现在行为动机和意图的隐蔽性和不可操作性,而且即使是操作性较强的行为也具有其模糊的一面,因而简单地给某种行为赋予不同的分值并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