蓖麻碱的提取纯化及结构分析论文

蓖麻碱的提取纯化及结构分析论文

ID:25452751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0

蓖麻碱的提取纯化及结构分析论文_第1页
蓖麻碱的提取纯化及结构分析论文_第2页
蓖麻碱的提取纯化及结构分析论文_第3页
蓖麻碱的提取纯化及结构分析论文_第4页
蓖麻碱的提取纯化及结构分析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蓖麻碱的提取纯化及结构分析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蓖麻碱的提取纯化及结构分析论文【关键词】结构分析1引言蓖麻碱是蓖麻制油后得到的蓖麻饼粕中的重要成分,存在于蓖麻的茎叶和种子中,在幼芽特别是子叶中含量较高,在未脱毒的蓖麻饼粕中含量高达0.2%~0.4%。蓖麻碱纯品为白色针状或棱柱状结晶性生物碱,熔点201~205℃,在170~180℃、2.667kPa时升华。蓖麻碱易溶于热水和热的氯仿,在热乙醇中有一定的溶解度,是一种中性生物碱.freelg蓖麻碱纯品,用甲醇溶解,定容至10mL。准确吸取上述溶液0,0.2,0.4,0.6,0.8和1.0mL,用甲醇定容至10mL,用Lambda25型紫外分光光度计,在290nm处测吸光度A。以甲醇为

2、空白样。以浓度C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A=12.815C-0.119,r=0.9936。3结果与讨论3.1蓖麻碱提取条件的选择蓖麻碱提取通常采用热水提取,本实验根据单因素试验,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实验表(3因素,3水平),提取时间设为0.5,1.0和1.5h;提取温度设为90,95和100℃;料水比(样品重/提取液体积)设为1∶5,1∶10和1∶15。以确定蓖麻饼粕中蓖麻碱的提取率确定最佳提取条件(实验取样品30g)。其中析因点为自变量取值在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所构成的三维顶点,零点为区域的中心点,零点实验重复3次,用以估计实验误差。结果表明,液料比对蓖麻碱的提取

3、率影响较大。液料比和温度的交互作用对蓖麻碱的影响较大。通过优化实验,确定蓖麻碱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1h,提取温度95℃,料液比1∶10。在此条件下的提取率为0.35%。实验表明,提取2次即可提出绝大部分蓖麻碱,提取率为91.1%;提取3次可以溶出全部蓖麻碱,提取率为99.7%。因此,本实验采用3次提取。3.2蓖麻碱的纯化将所得的蓖麻碱粗提物置于索式提取器内,三氯甲烷回流浸提4h,回流3次。收集所得三氯甲烷溶液,用旋转蒸发仪回收,蒸发后得到黄色颗粒状固体,用无水乙醇重结晶法对蓖麻碱进行纯化溶出,4℃下冰箱过夜吸出蓖麻碱。200g蓖麻饼粕中的乙醇加入量为10.0,12.5,15,18

4、,22和25mL,考察纯化时饼粕与乙醇的用量。实验表明,随着乙醇加入量的增加,蓖麻碱质量在逐渐增加,在乙醇体积达到22mL时,蓖麻碱质量达到最大,随之迅速下降直至为零。因此,纯化时饼粕与乙醇的用量比为10∶1(m/V)。3.3蓖麻碱的结构鉴定(1)质谱分析蓖麻碱经甲醇溶解、滤膜过滤后,上柱检测。MSm/z164(M+),得出该化合物的分子量为164;与蓖麻碱的文献值一致。(2)核磁共振谱分析取适量蓖麻碱纯品,用三氯甲烷溶解,上柱分析。氢谱和碳谱结果为:1HNMR(500Hz,CDCl3)δ6.070(1H,d,J=7.5Hz,5H),7.535(1H,.freel.Int.Ed.

5、,2010,49:2556~2559)。该研究选择常见的有机磷农药毒死蜱为代表。首先,通过沉淀聚合法采用有机磷农药毒死蜱为模板分子,以α甲基丙烯酸作为功能单体,二乙烯基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复合交联剂作为聚合反应交联单体,图1(a)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和(b)电位法检测电中性分子示意图利用自由基引发反应在接近θ的致孔剂(乙腈/甲苯,1∶1,V/V)中合成出了粒径约为1μm的形状均一的毒死蜱分子印迹聚合物颗粒(图1a);然后,将所得分子印迹聚合物溶于离子选择性电极聚合物膜中作为识别位点,将电极插入含有毒死蜱农药的待测溶液中以旋转圆盘电极法富集10min;采用与毒死蜱具有相似结

6、构的3,5,6三氯2吡啶氧乙酸作为指示离子,指示离子的电位响应随着毒死蜱农药浓度的增加而不断减小(图1b),在毒死蜱浓度2.0~50nmol/L的浓度范围内初始电位变化速率与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可达0.96nmol/L。此外,他们考察了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以及辛硫磷等有机磷农药对测定的影响,发现其它有机磷农药对测定不产生干扰。该方法提供了一种通用的基于聚合物膜离子选择性电极技术检测电中性有机分子的新方法,拓宽了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应用范围。深入挖掘原子光谱/元素质谱在生物分子分析方面的应用潜力,一直是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分析化学家们潜心研究的课题之一,以发挥原子光谱/元素质谱的

7、多元素/同位素高灵敏准确分析的特长。“代谢组学”、“金属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发展不但需要对生命关键元素(金属/类金属元素)在生命体中的存在形态、相互转化、代谢途径以及其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进行探测,而且它们对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和翻译后修饰程度影响的定量信息也不可或缺。厦门大学化学系分析科学研究所王秋泉教授课题组近期在“金属组学”和“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领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他们发展生物分子的“元素/同位素标记”策略,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