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公共利益”的困境与出路——美国公用征收条款的宪法解释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公共利益”的困境与出路——美国公用征收条款的宪法解释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论文内容提要:本文从美国政府征收权的渊源以及联邦宪法第五修正案征收条款的原始意义出发,探讨了“公共用途”的宪法概念在美国判例史上的嬗变及其最近的发展趋势。文章指出,由于“公共用途”或“公共利益”是极难界定的概念,法院难以发展出可操作的判断标准。在美国,对征收的公共利益之保障主要在于立法控制而非司法限制。根据民主原则,法院高度尊重立法判断,凡是议会决定符合公共用途的征收一律被认为合宪。在这个意义上,议会是一个“公益机器”research/
2、academy/details.asp?lid=1276.2000。3原文是“norshallprivatepropertybetakenforpublicuse,ent,.freelbridgeUniversityPress(1967),pp.378-380.8Kohlv.UnitedStates,91U.S.367.9参见Mattheore(32U.S.243)。但联邦最高法院后来通过“选择吸收”(selectiveincorporation)理论拓宽了其中某些重要修正案的适用范围,使之适用于各州政府
3、,其中也包括第五修正案。因此,现在第五修正案的基本要求也适用于各州,尽管各州政府还受到本州州宪的限制。12例如爱泼斯坦教授认为,法官可以根据起草和通过第五修正案当时普遍接受的观念,客观地决定征收条款的含义,并将洛克的政治哲学作为这种普遍接受的观念,但又认为洛克假设的前提和结论之间存在矛盾,因而需要受到修正。根据这种修正后的洛克哲学,爱泼斯坦认为大多数二十世纪的立法——包括累进制税收、福利措施、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立法——都是违宪的。见RichardEpstein,Takings:PrivateProper
4、tyandthePoinentDomain;对上述观点之批评,见Note:RichardEpsteinontheFoundationsofTakingsJurisprudence,99HarvardLaanv.Parker,348U.S.26.15PoletoentDevelopmentAuthorityv.Banin,727A.2d102(N.J.Super.Ct.LaentAuthorityv.NationalCityEnvironmental,768N.E.2d1(Ill.2002).22在紧急需要
5、的情况下——例如为了修建公共交通、通讯设备和都市住房,政府可以采取“快速征收”(quicktake)程序,在法院判决之前就获得土地的产权和使用权,并在征收发生后给予体现财产市场价值的公正补偿。23InreCondemnationof110errill,TheEconomicsofPublicUse,72CornellLaericaRebuildsCities,Cambridge,Mass.:MITPress(1989),pp.15-37.28见MarcFried,GrievingforaLostHome:
6、PsychologicalCostsofRelocation,inJamesQ.ass.:MITPress(1966),pp.359-360.29见NicoleStelleGart,ThePublic-UseQuestionasaTakingsProblem,71GeorgeattheofSocialCost,3JournalofLaics1(1960).37如果市中心的地价很高,那么自愿交易的结果往往是促使开发商寻找成本更低的开发地点——除非开发的价值如此之高且不存在成本更低的等价方案,从而改善社会资源
7、的配置。38根据布莱克斯通的经典定义,财产是指“所有交易的自由使用、享受和处置,除了国家法律规定之外不受任何控制或减损”。Blackstone,mentariesontheLaan,Property,Utility,andFairness:mentsontheEthicalFoundationsof“Justpensation”Law,80HarvardLawReview1165(1967),at1248.42显然,由于全国人大规模过分庞大,且会期很短,目前不可能期望它对具体的征收过程发挥任何实质性作用,
8、但人大常委会仍然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另外,具有全国影响的征收行为是很少发生的,绝大部分征收都发生在地方,因而关键在于完善地方人大机制。43例如见韩俊:“质疑行政强制性土地国有化”,《财经》2004年第18期(9月20日),第95-96页。200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沿着这个思路,见任波、胡一帆:“征地制度改革:天平向何方倾斜”,《财经》2004年3月20日,第56-57页。44对于中国最高法院在拆迁补偿问题上的最近努力,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