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教学:将“规则”融入“运用”

语法教学:将“规则”融入“运用”

ID:25023783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7

语法教学:将“规则”融入“运用”_第1页
语法教学:将“规则”融入“运用”_第2页
语法教学:将“规则”融入“运用”_第3页
语法教学:将“规则”融入“运用”_第4页
语法教学:将“规则”融入“运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法教学:将“规则”融入“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语法教学:将“规则”融入“运用”  语法教学:将“规则”融入“运用”    /张恩怀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高级中学,210007)    摘要:英语语法教学中存在两种“极端化”的做法:过度重视语法教学和过于淡化语法教学。这两种典型的教学倾向,均未能找到语法规则和语言运用的联接点,导致了语法知识习得与运用之间的脱节。为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当创设与所教语法相关的语境,在技能训练、具体语境及趣味活动中教语法,让学生将所学的语法规则融入到实际的语言运用中,促使语法知识上升为语言能力。    关键词:教

2、学误区语法规则语言运用    一、误区:教学中的两种“极端化”    当前,英语语法教学中存在两种“极端化”的做法:    第一种情况:过度重视语法教学。一些教师会利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归纳总结语法规则,向学生灌输语法知识。他们认为,中学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解决语法问题,教材中的阅读、写作甚至口语和听力部分都应围绕语法项目进行。采取这一教法的教师,把语法看成“死的”、孤立的规则,忽视了语法规则的意义、运用语境及其彼此之间的联系。在反复操练和强化下,学生或许能够背出语法规则,也能够较顺利地完成一份语法练习

3、试卷,但当教师给出语言情境并让他们运用该语法规则时,往往束手无策。    第二种情况:过于淡化语法教学。还有一些教师认为,英语课程标准所强调的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指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只要学生能够套用课本中的句型进行交际就算达成了教学目标,没有必要专门讲授语法知识。因此,在他们的课堂中,语法教学被排除在课堂教学的重点之外,教材中的语法知识被一带而过,这便导致了初、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脱节,形成了知识断层。    以上两种典型的教学倾向,均未能找到语法规则和语言运用的联接点,导致了语法知识习

4、得与运用之间的脱节。    二、对策:将“规则”融入“运用”    我们知道,语法教学本身并不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语法教学也不应简单地让学生记住一些语言规则,而应将语言的形式与其意义和交际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语言运用中内化语言规则,从而能准确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教学方式上,教师应摒弃以讲解与传授为主,让学生死记硬背语法条文和机械套用基本句型的教学模式,采取一种建立在形式、意义和用法三个不同维度上的三维教学模式——将语法教学与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培养融为一体,与语篇理解和语言的实际运用结合

5、起来。简言之,教师应当创设与所教语法相关的语境,让学生将所学的语法规则融入到实际的语言运用中,促使语法知识上升为语言能力。( .fmar板块的教学环节中,教师着重点拨、启发学生自己归纳和总结定语从句的用法。在单元教学结束时,可围绕这一定语从句的结构开展说和听的专项训练。比如,让学生做一个口头自我介绍,要求每个句子都要含有定语从句。如时间充裕,还可再设计一个写作任务,让学生使用由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yhomeesnoe,hahaha!    由于动画形象地展示了老虎连续跳舞的劳累以及小男孩写完作业后的兴

6、奋,学生能较为容易地领悟现在完成进行时与现在完成时的语用差异:现在完成进行时表示事情从开始发生一直到现在没有间断过,而现在完成时则表示事情已经结束了。    (三)在趣味活动中教语法    语法教学不能为了教语法而教语法,生硬地向学生灌输语法规则,会导致学生因枯燥乏味而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应适当设计一些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习得语法、运用语法。常见的活动有:    1.调查活动。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在交际活动中完成调查任务。如在教学“Houch?Isitgoodforyo

7、urstudy/youreyes?并作记录,将调查记录写成小短文。这样的活动既使学生掌握、操练了“Houst”和“can’t”时,学生常误用“mustn’t”代替“can’t”。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分析案情的角色扮演活动——由学生扮演警察,“警察们”在分析案情时自然要用上“must”、“can’t”或者“may”,不仅加深了这一语法规则的记忆,并能够在生活中正确地使用。    综上,语法知识教学必须将语法规则和语言运用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法知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