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江苏高考题的思考与破解对策

对江苏高考题的思考与破解对策

ID:25009720

大小:62.6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7

对江苏高考题的思考与破解对策_第1页
对江苏高考题的思考与破解对策_第2页
对江苏高考题的思考与破解对策_第3页
对江苏高考题的思考与破解对策_第4页
资源描述:

《对江苏高考题的思考与破解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江苏高考题的思考与破解对策摘要:文章主要探索叠加体模型的特点,通过对高考命题和学生“错因”的统计,进行归纳总结,探寻破解方法,为教学服务。关键词:叠加体;统计;追根溯源;应对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15)6-0050-2连接体中的叠加体问题是高考题中的常见题型,如何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处理该模型,是教学的一个难点。经研宄发现,破解此类问题有章可循。1模型特点综合性强。叠加体模型涉及两个物体,该模型可以从动力学和功能关系两个角度考查,因此,涉及的知识点多。解决此类问题要求学生具备运动分析和受力分析两个基本能力,需要空间想象能力

2、,对能力要求高,许多学生难以掌握。涉及面广。该模型联系生活,容易命制有生命力的新题,随着约束条件的变化,如:物体的上、下表面是否受到摩擦力,作用力作用在上面还是下面的物体上,物体是否有初速度等,题型结构呈几何级数递升。2数据统计高考“命题”统计。从表1中的数据可知,试题出现的频率高,且放在把关题的位置。因此,在日常教学和高三复习时,学生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较多,但从反馈来看,效果甚微。学生“错因”统计。2014年的江苏卷第8题难度适中,笔者将该题重新复印,给100位高三的学生作答,要求学生写出分析过程,限时8分钟。结果只有13%的学生完全正确,出现的问题具体如下:19%的学生研

3、宄对象不明。不理解整体法和隔离体法使用的条件,表现为选错研宄对象或找不到突破□。22%的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理解不透。不理解表达式中的符号含义,生搬硬套,表现为:对B受力分析,错误地认为滑动摩擦力与重力成正比,将滑动摩擦力的表达式误写为fBmax=umg;对牛顿第二定律理解不到位,错误地认为A对B有压力,A的质量会影响B的加速度,将动力学方程误写为:fAB-fB=3ma038%的学生运动分析能力欠缺。无法想象出运动情景,错误地认为F=fBAmax是A与B滑动的临界,分析不出此时A与B己经加速运动。3追根溯源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原因如下:1)缺少体验。针对复杂情景,学生由于

4、缺乏生活经验,无法想象出运动情景及受力情况,导致找不到问题的切入点。2)没有掌握运用动力学方法分析叠加体问题的一般思路。3)时间分配不合理。由于大多学生都是应试学习,日常学习只在用时少、得分多的简单题上下功夫,而在得分较难的综合题上,用时不足,导致解题不熟练。4应对策略4.1建模引导学生用归纳法建立该模型的分析思路。教学只有顺应学生的思维展开,才容易被学生接受。因此,应从简单到复杂,按时间先后顺序,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展开教学。如滑块——滑板模型可以先建立一个简单模型,如图1。设地面光滑,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P,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用隔离体法分析,对A:F-fBA=

5、MAaA,对B:fAB=MBaBo由于B的动力是由摩擦力提供,有最大值,当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时,加速度最大为aBmax。A的动力由拉力F提供,理想情况下可以无限增大。因此,B的加速有最大值,A的加速度没有最大值。当aA〉aBmax时,A与B相对滑动,因此,aBmax是A与B相对滑动的临界加速度,此时可以求出临界拉力F0=(MA+MB)aBmax。iF>FO时,A与B相对滑动,采用隔离体法,此时A、B间的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F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