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885471
大小:55.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6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张太华广丙宜州市刘三姐镇湖长小学546300一、培养学牛.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指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心理学上认为它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因此,我校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釆用以疑激趣的办法来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学生在学习过
2、程中遇到疑问时,教师因势利导,激起他们自学的欲望和兴趣,所以,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强调学生要一边读一边想,特别要在“想”字上下功夫,学会设疑,释疑。如先抓住主要的问题来设问,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学生学习情绪极佳,很快便弄清课文的大概意思,并把握住了整篇文章的脉络。二、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小学语文教学往往只相信学生。以为学生什么都不懂,课文的理解全靠教师的讲解。甚至学生已弄懂了的,也是一句一句地讲。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不浓了,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只是听,被动地接受,阅读能力怎么能得到培养呢
3、?其实有的课文,或者有的段、句读读就懂了,不需要教师多讲。如《富饶的丙沙群岛》,形容海水种种色彩的:“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地交错着,五光十色,异常美丽。”形容珊瑚的:“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美丽的鹿角。海参……大龙虾……”学生一读就懂了而且读得有声有色,津津有味。比教师一味地分析讲解,实际效果要好得多。三、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如果阅读粗略,养成了不良的阅读习惯,将成为‘终身之果’。”可见,如果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了,将
4、会终身受益。所谓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三个意思:一是要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地吸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二是阅读吋,引导学生采取认真的阅读态度和正确的阅读方法,如认真检索、勤查字典的习惯;做读书笔记的惯;能圈、点、勾、划,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发表议论、思考问题、背诵摘录的惯。只冇养成了良好的阅读3惯,才能专心致志地读,开动脑筋地读,才能学有所得。四、培养学生善于质疑在阅读教学中,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冋答,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我们要通过一篇一篇课文教学使学生学到阅
5、读知识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冇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词义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决的,老师帮助解决。教学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自然段、某些内容等)提出来。有的时候,学生确实提不出来,教师就问他们某句话,某个意思懂不懂。这样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吋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问题来的良好习惯。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尽可能启发他们互相解答。他们确实
6、解决不了的,才由教师讲解。五、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1.快速浏览全文。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教师对每一篇要阅读的文章,都限定一定的吋间,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全文,然后冋答问题。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生词、难句,但由于时间的限制,不容许他们查字典,他们只能根据上下文的关联来猜测生词、难句的含义和意思。通过这样的培养,学生不仅阅读速度加快了,而且根据上下文猜词断句的能力也人人的提高了。2.快速冋答问题。在学生快速扫读完阅读材料后教师会给出一些“是”或“不是”问题,要求学生快速冋答,以加深对所读文
7、章的印象和理解。这些问题的设置都要浅显易答。因此,教师常把这些问题留给基础差的同学,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提尚他们阅读的兴趣。1.坚持复述文章内容。(1)详细复述。即要求学生按照文章的原意全面细致地讲述。(2)扼要复述。即要求学生用概括而简洁的语言讲述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些任务要给那些学成缋较好的学生,以此锻炼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强化精读训练。阅读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许多学生反映,经过大量快速阅读练习,自己的阅读速度是上去了,但理解能力却还是原地打转,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单靠快速阅读是很难
8、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语言知识是阅读的物质基础,反复朗读理解是阅读的必经之路。我校全体教师一致认为,对读过的课文应选择其代表性的文章,让学生进行精读,不但要求他们弄懂每个句子中词与词、分句与分句之间的修饰关系,而且要把难句解说清楚,反复推敲,深悟其意,深入到文章内部的语言点和语篇结构。3.老师讲课节奏稍慢。小学生毕竟理解能力较差,对于疑难点、易混淆的知识点教师应向学生交待清楚,直到学生弄懂为止,不要急于求成。文章中出现的新知识要教会给学生,不要一带而过。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