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导向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析

以问题为导向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析

ID:24747675

大小:5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5

以问题为导向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析_第1页
以问题为导向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析_第2页
以问题为导向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析_第3页
以问题为导向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析_第4页
以问题为导向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问题为导向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以问题为导向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析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一)借助教学方法改革动力,提升教师专业教学水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方法改革,为提升任课教师教学水平提供了必要动力。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促使教师把大量精力用于教学改革的理论、方法研究;在更好地把握教材各个章节主要内容、重点难点的基础上,提出、整理需要通过课堂教学解决的主要问题;进行教学改革的方案设计,构建基于研究性教学的考核体系;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总结评价改革效果,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操作思路和具体方案。  (二

2、)激活课堂教学研究氛围,提高学生参与教学兴趣。  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了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被动听众。在大学较为宽松的学生管理制度面前,只有自控能力强的学生才能始终成为忠实听众,而不少学生往往表现出课程听课过程的随意性。教师讲得精彩,抬头率随之提高;讲课激情消逝,课堂重归沉寂。  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性教学,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兼顾教材和学生两个方面。内容来自教材甚至新鲜于教材,问题的表达和切入需要考虑学生的参与、接受程度。课堂问题解析、学生研究过程中,教师发挥的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启发者、引导者、鼓励者、促进者的作用[1],学生成为教学任务的重要参与者,甚至是

3、疑问提出者、思路提供者、问题解决者与课题完成者。在持续推进的研究性教学活动中,师生间将形成明显的合作氛围,学生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中不断提高学习兴趣和专业水平。  (三)落实专业培养方案,造就社会适用人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坚持能力为重,要“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2]。根据国家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往往会特别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学习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4、。  以问题为导向的专业研究性教学实践,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借助讨论、交流、分析、归纳、原理应用等,不断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通过参与研究性的教学活动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专业技能,锻炼学生不怕困难、攻克难题的意志、毅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创造力和学习精神,从而更好地体现专业培养方案要求。  二、以问题为导向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步骤  (一)模仿课题形式呈现教材各个章节的重点难点。  在梳理、分析、掌握教材有关章节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课程教学课时的总体安排,将需要教师进行讲解的每个章节主要内容转变成三至四个课题,每

5、次讲课过程师生共同解决一至两个课题。如第一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就可以用以下三个课题形式进行探究:时代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俱进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和理论精髓。  这里采用的是课题的形式,或者说是用课题研究的方式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确定课堂教学课题时,虽然不需要像正规课题那样必须选题新颖、立意深广,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但也应该有一些具体要求。一是表达的形式要尽量接近于正规课题,具有一定的新意。为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帮助学生打好科研基础,课堂教学课题的设计应尽量参照正规课题,既要有形式之美,又要短小精悍、简明扼要。二是反

6、映的内容要体现章节的重点难点。在有限的课时内尽量讲清问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章节的主要理论、主要观点,并善于运用其立场、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是涵盖的范围只涉及本章节中的一部分,不宜跨章节大调整。教材体系,是一种相对成熟的知识、理论建构,前后安排具有内在逻辑性。教师在进行课题设计时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体现一定的灵活性,但不宜彻底打乱教材结构,另起炉灶。  (二)将解决课题形成的主要论点转换成待研究的关联问题。  确定每一章节需要解决的几个课题之后,教师在备课中,一方面,应认真进行课题解剖。分析清楚课题中包含的主要内容及主要内容间的逻

7、辑关系,构建解决课题的基本框架。另一方面,要分析本章节里与该课题相关的材料,凝练形成解决课题主要论题的若干论点,再转换成课堂上师生共同研究的具体问题。  由于教材并非是按照课题形式编写的,教师备课中呈现重点难点的课题不一定能完全反映教材相关内容,从课题本身出发构建的解析框架与根据教材资料凝练的课题主要论题论点框架很难完全吻合。考虑到教材的权威性和课堂教学的规范性,在二者不一致的情况下,应主要以教材为参考依据。课题本身包含的教材所不具有的内容,可以留到课后,供学生开展进一步研究。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在教师事先做好准备、心中有数的前提下,探寻课题主要论题论点

8、的任务也可以放在课堂研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