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诗》学观与《诗》学系统.doc

先秦《诗》学观与《诗》学系统.doc

ID:24489086

大小:85.79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11-14

先秦《诗》学观与《诗》学系统.doc_第1页
先秦《诗》学观与《诗》学系统.doc_第2页
先秦《诗》学观与《诗》学系统.doc_第3页
先秦《诗》学观与《诗》学系统.doc_第4页
先秦《诗》学观与《诗》学系统.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先秦《诗》学观与《诗》学系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先秦《诗》学观与《诗》学系统编辑。【内容提要】本文通过文献考察认为,西周以至春秋中期通行的是“以《诗》为史”的《诗》学观,自春秋后期以至西汉,“以《诗》为史”和“以《诗》为教”两种《诗》学观并行,而在《诗》的流传中也存在着“以《诗》为史”和“以《诗》为教”两大《诗》学系统。一、“以《诗》为史”《诗》学观的建立记载《诗》在先秦时期流传的可靠资料是《左传》和《国语》。《左传》存与《诗》相关记载279条、《国语》存与《诗》相关记载38条,共计317条。其中春秋前人引《诗》3条,《左传》载春秋人作《诗》5首;其余309条记载,参考董治安先生

2、统计①可分为:春秋前期2条、春秋中期72条、春秋后期183条,《左传》作者以“君子曰”、“君子以”等形式引《诗》52条。研究《左传》和《国语》这些记载,可见先秦引《诗》用《诗》方法的变化和《诗》学观的改变。西周人引《诗》3条均见于《国语•周语上》:祭公谋父引《周颂•时迈》“载戢干戈,载□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谏周穆王勿征犬戎;芮良父引《周颂•思文》“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丞民,莫匪尔极”及《大雅•文王》“陈锡载周”,来劝谏周厉王勿“专利”以巧取豪夺。这种用《诗》谏政的方法,首先与时人对《诗》的社会功用的认识相联系。《

3、国语•周语上》载邵公谏周厉王弭谤时曾说:“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国语•晋语六》载范文子亦曾追述过此事。邵公云天子听政欲“事行而不悖”必须使人献诗、曲、书,可见在彼时人们眼中,诗、曲、书所载内容都是朝廷施政的重要比照。周人是一个农业部族,原始农业生产方式,以及原始社会长老制的遗留,致使他们十分看重历史经验,甚至有《诗•大雅•板》所谓的“先民有言,询于刍荛”之说。邵公强调诗、曲、书对谏政的重要作用,主要基于这一“先民之训”所承载的历史经验。从《国语•周语上》所载与邵公同时代的芮良夫以

4、《颂》、《大雅》谏周厉王可知,他们所讲的“诗”中,当然包括后来编入《诗三百》的一些诗篇。从这一角度讲,是彼时人认为《诗》可以承载历史,《诗》是历史的反映;《诗》既可以反映周先袓、周初诸王的德政与德化,即《颂》与“正风”、“正雅”,也可以反映西周中期以来的乱政与黑暗,即“变风”、“变雅”。而它们所承载的内容,都可以作为后代施政的参照和对比,故《诗》可以作为谏政工具。这种“诗载史”思想,是后世“以《诗》为史”《诗》学观的滥觞。春秋前期人引《诗》2条均见于《左传》:《桓公六年》载郑太子忽引《大雅•文王》“自求多福”来解释对齐辞婚的原因,《

5、闵公元年》载管仲引《小雅•出车》“岂不怀归,畏此简书”劝齐桓公讨伐攻打狄人。两者所引,均将《诗》句作为格言。以《诗》为格言的观念,当建立在承认《诗》所涉及的历史人物行为和语言、或某些历史事件所生成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是“诗载史”观念的发展。以《诗》作为格言来引用,不仅承认《诗》的历史意义,并且将《诗》所包容的前人的历史经验外化为一种社会准则,从而使《诗》不仅具有历史事实的比照作用,并且具有社会公理的指导意义。这种以《诗》作为自己立身处世准则、作为国家军事攻守策略之道的引《诗》方式,发展了西周“《诗》载史”的观念。春秋中期人引《诗》5

6、3条,主要延续着前人“《诗》载史”的观念,沿用着前人以《诗》为史和以《诗》作为格言或公理的用《诗》方法。如《左传•僖公五年》载士蔫引《大雅•板》“怀德惟宁,宗子惟城”以谏晋侯筑城、《左传•僖公十五年》载韩简引《小雅•十月之交》“下民之孽,匪降自天”云云以论晋惠公之败、《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载富辰引《小雅•正月》“协比其邻,婚姻孔云”以劝周天子召回王子带,等等,都是或把《诗》句作为格言,或把《诗》句视为公理,而其基础则首先是把《诗》句所涉及的历史人物行为和语言看作历史经验;又如《左传•僖公九年》载公孙枝引《大雅•皇矣》“不识不知,顺帝

7、之则”等周文王作为来反比夷吾不能安定晋国、《左传•僖公十九年》载子鱼引《大雅•思齐》所述周文王“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诸作为来劝谏宋襄公修德以胜曹,等等,都把《诗》句所述当作历史事实。《国语》载彼时人引《诗》也同样将《诗》句作为格言、公理或历史事实。自西周至春秋中期,“《诗》载史”思想指导下的以《诗》所述为史实或格言的引《诗》方法连绵不断地发展。至春秋中期,终于成为多数人认可的引《诗》方式。他们在引《诗》中或把《诗》句当作格言或公理,或把《诗》句所述当作历史事实,以此指导施政与攻守,以此规范社会与人生,反映着彼时“以《诗》

8、为史”的《诗》学观的形成。二、“以《诗》为史”《诗》学观受到挑战但同时,春秋中期那“以《诗》为史”的《诗》学观也受到挑战,这突出表现在春秋中期人“赋《诗》言志”时所蕴含的对《诗》作用之认识的变化中。《尚书•尧典》说舜时即有“诗言志”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