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485882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5
《中学物理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及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学物理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及思考:通过对自己在一线教学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反思总结,对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建议。 关键词:不易;不好控制;不配套;放弃 自从2004年国家施行新的课程标准以来,新的人教版教科书随之走进了我们的教学生活。这套物理教科书的编写理念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理解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科学的学习和探究方法,并反映科学的新进展和及其与社会的广泛联系。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的教学观念正在逐步更新,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得到改变。但又不可
2、否认的是,在自主、合作、探究的“热闹”背后,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情感和思维并没有真正被激活。笔者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通过和同行进行交流,发现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一、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容易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但由于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不愿提问、不善提问、不会提问的现象比较严重。现在流行着一种普遍采用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先分组阅读、讨论,然后再由各小组代表来提出问题。但是,在时间有限的45分钟里,我们能停留多长时间呢?所以我的观点是不要所有的问题都让学生来提。学生容易提出的,当
3、然有他们来提。比如,在“质点”教学时,学生分析理解了比赛中的马拉松运动员可以看成质点,而比赛中的体操运动员不能看成质点后,很容易提出“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是什么”的问题。对于那些学生不易提出的问题,比如“曲线运动是否可分解为直线运动来处理”,教师完全可以直接提出,让学生去探究问题答案。 二、讲课——实验——再讲课的物理课堂不好控制 新版物理教材有一个明显特点,过去旧教材中的不少演示实验现在变成了由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的、探究性的分组实验。物理概念、规律的教学和学生实验在同一课时里完成,教学过程要求教师讲课与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相结合。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学生进实验室后,
4、老师很难像在教室上课那样让全班学生集中精力先听课;其次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就有时间限制。但在规定的时间里,可能有些小组的实验还没有完成。如何面对这些问题?我的体会是:1.提高学生对新教学模式的认识,让他们明白实验只是课堂的一部分,该听课时还要认真去听;2.对学生严格要求,让他们养成只有经过老师同意才能碰实验仪器的习惯;3.编制好预习提纲,让学生充分预习,并在实验前告知实验时间,以便按时完成实验任务。 三、现有的实验仪器和新教材并不配套 现在的物理实验室所配备的实验仪器都是按照旧的物理教材来配备的,某些新教材的实验没有现成的仪器可用。笔者的做法是
5、:利用生活日常用具来自制实验仪器,或者发动学生利用周末自己准备。即使器材量不足,也不能因此而回归到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只看看演示实验罢了。而是同样让学生分组讨论,先提出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然后让他们交流比较,看哪个组设计得好,让两三个组上讲台给全班同学演示。 四、传统教学不能完全放弃 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在实行素质教育的做法上过于极端,一味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探究,教师不再进行相关的讲解和教授。因为害怕会走入“旧瓶装新酒的”的怪圈,这些教师都不敢进行传统的接受式教学,对学生缺乏必要的指导,学生自学时也没有必要的要求,这样导致学生自主学习没有目的,
6、学习内容自己定,学习方法自己选,成为“放羊式”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效果可想而知。这种对于素质教育的理解是片面的,是不正确的。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倡导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并不是要和过去完全“决裂”,将会传统视为糟粕彻底抛弃。这是一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方式。任何一种事物都具有其两面性,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方法和现在所提倡的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都有其一定的优越性,完全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相互促进,二者各具有优缺点,不能相互代替。首先,接受性学习以定论的方式呈现,由教师系统的、有计划地讲解和指导,能高效地学会一些“是什么”一类的知识。而探究性学习由学生自己通过探究
7、获得结论,在此过程中不仅学会知识、技能和方法,更体验了探究的快乐,形成了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世界观等。其次,接受性学习强调知识的稳定性,探究学习则突出知识的可变性。二者是相对而言的,不能相互取代。再次,从接受性学习到自由或完全的探究学习,其间还存在着接受中有探究、探究中有接受的混合学习。而且从教育实际看,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而不是突发式的。学生在进行初步的学习和理解时,都是需要教师进行详细而完备的指导的,并不能从一开始就进行独立低自主研究,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按照教学实效性和学习有效性的原则,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教
8、学单元内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