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事故的处理与整改措施

安全生产事故的处理与整改措施

ID:24276489

大小:6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安全生产事故的处理与整改措施_第1页
安全生产事故的处理与整改措施_第2页
安全生产事故的处理与整改措施_第3页
安全生产事故的处理与整改措施_第4页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事故的处理与整改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安全生产事故的处理与整改措施一事故性质的认定一、事故性质认定的原则和程序1.事故性质认定的原则对事故性质的认定可以依据国家法规和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等来评定。(自然事故、技术事故、责任事故。)2.事故性质认定的程序(1)区分事故的性质,按事故的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种:自然事故、技术事故、责任事故。(2)确定事故的责任者,根据事故调查所确定的事实,通过对事故原因(包括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分析;找出对

2、应于这些原因的人及其与事件的关系,确定是否属于事故责任者;按责任者与事故的关系分为:直接责任者、领导责任者。(3)事故责任分析的步骤a.按照事故调查确认的事实;b.按照有关组织管理(劳动组织、规程标准、规章制度、教育培训、操作方法)及生产技术因素(如规划设计、施工、安装、维护检修、生产指标),追究最初造成不安全状态(事故隐患)的责任;c.按照有关技术规定的性质、明确程度、技术难度,追究属于明显违反技术规定的责任,不追究属于未知领域的责任;d.根据事故后果(性质轻重、损失大小)和责任者应负的责任以及认识态度(抢

3、救和防治事故扩大的态度、对调查事故的态度和表现)提出处理意见。二、伤亡事故的分析方法和事故性质的认定方法事故分析和性质的认定,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事故类型分析;(2)事故原因分析;(3)事故责任分析;(4)事故性质的认定;(5)事故经济损失分析。在事故调查的过程中,通过对事故类型的分析和确定、事故原因的分析(包括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事故责任的分析和确定、事故性质的认定和事故经济损失的分析,才能对一起事故的分析比较完整。事故责任分析是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查清事故发生原因,是确定事故责任的依据。责任分

4、析的目的在于使责任者吸取教训,改进工作。对伤亡事故性质的认定可以依据国家法规和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等来评定。二事故责任的划分一、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以及安全生产法、国家和部门发布的有关内容参见《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有关部分。二、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认定和处理的依据1.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认定的依据根据事故调查所确认的事实,分清事故责任。(1)直接责任者:指其行为与事故的发生有直

5、接关系的人员。(2)主要责任者:指对事故的发生起主要作用的人员。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由肇事者或有关人员负直接责任或主要责任:a.违章指挥或违章作业、冒险作业造成事故的;b.违反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操作规程,造成伤亡事故的;c.违反劳动纪律、擅自开动机械设备或擅自更改、拆除、毁坏、挪用安全装置和设备,造成事故的。(3)领导责任者:指对事故的发生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有下列情况之一时,有关领导应负领导责任:a.由于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和操作规程不健全,职工无章可循,造成伤亡事故的;b.未按规定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

6、和技术培训,或职工未经考试合格上岗操作造成伤亡事故的;c.机械设备超过检修期限或超负荷运行,或因设备有缺陷又不采取措施,造成伤亡事故的;d.作业环境不安全,又未采取措施,造成伤亡事故的;e.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尘毒治理和安全设施不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人生产和使用,造成伤亡事故的。2.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认定和处理的依据根据事故调查的结论,对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事故责任人进行处理,落实防范重复事故发生的措施,实现贯彻“四不放过”的原则要求。(1)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2)“四不放过”

7、的原则;(事故原因没有查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3)公正、公开的原则;(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能引起全社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能使较大范围的干部群众吸取事故的教训;有利于挽回事故的影响。)(4)分级管辖的原则。二、事故处理意见的形成方法及格式1.事故调查处理意见的形成方法即事故调查组成员应遵循的原则。2.事故调查处理意见的格式即事故调查报告。三事故教训一、典型案例的事故教训和事故的总结事故教训和整改措施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是否贯彻

8、落实了有关的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2)是否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3)是否制定了合理的安全技术防范措施。(4)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范措施执行是否到位。(5)安全培训教育和宣传及贯彻是否到位,职工的安全意识是否到位。(6)有关部门的执法力度是否到位。(7)企业负责人是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8)是否存在官僚和腐败现象,因而造成了事故的发生。(9)是否落实了有关“三同时”的要求。(1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