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117596
大小:6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2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赵丹'「水学院生命科学系摘要:有机化学是高等院校一门基础必修课,木文主要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进行探索,通过对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关键词:有机化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作者简介:赵丹,河北省衡水市,衡水学院生命科学系。有机化学是一门基础必修课程,对化学、化工、生物、食品、环境等专业开设,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有机化学为专业课打丁牢固的基础。由于有机化学反应过程抽象,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学生普遍反映知识较难掌握,很难系统去整理所学内容。因此,优化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
2、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一、优化教学内容根据不同专业,选择合适的教材,重点难点内容侧重不同,要求教师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根据其专业特点,优化有机化学教学内容。让学生认同有机化学与所学专业的相互渗透和衔接,从而认识到有机化学课程的重要性。完善教学体系。首先讲解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再按照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对其命名、物理性质、化学反应和规律的分析,以及各类化合物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机化学内容要与吋俱进,根据M内外研宄的科学前沿和实际生产的应用去调整教学内容。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二、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传统的教
3、学模式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地位,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耍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机化学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实例演示、学习讨论、专题模块讲解、学生问题回答等多元化互动教学。例如:分子结构仅靠平面图形并不生动形象,采用球棍实物演示和多媒体三维模型动画演示等方法,更加形象生动地把每类有机化合物的典型代表物展现给同学们,让同学们亲自转动模型,増加趣味性。分子结构决定化学性质,从分子结构上让同学们自己去分析会有哪些典型的化学性质,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同时锻炼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4、。在每类化合物讲解之前,引入案例分析,将每类化合物在生活生产上的应用展现给学生,以案例引入课程教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为有机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在生活生产屮有机化学非常重要,从而让学生重视本门课程;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国内外最新的研允进展,将科学前沿知识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引导学生分析每类有机化合物、对比不同种类的有机化合物的物化性质,并将每章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发现知识点的联系,从点到面,从而形成一套学习体系。课后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及时丫解学生在学习屮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做到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
5、效果。三、习题练习,加深理解理论知识的讲解就是为了应用于实践,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冇机化学实用性非常强,通过实际应用问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在教学过程屮,每讲完一个知识点,引导学生做一些习题,通过习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在课下,给学生精选大量实践试题,由于有机化学内容很多,但是课时很少,必须要让学生抓住课下时间做大量习题,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习题做完后,让学生去讲,一方面可以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UI由于课上时间有限,与学生沟通受限,课下通过电子邮件、微信、QQ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答疑解惑,帮助学生掌握所学
6、知识。五、课程考核标准课程考核是检奔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的必要环节。考试题型要多样化,保证题型的灵活性。减少客观题的数量,增加主观题的比例,比如增加分析题、综合类型试题,培养学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牛.认真思考,避免学生死记硬背。也可以采用撰写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由老师制定大致方向,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并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撰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宽知识而。通过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保证学生对知识扎实掌握,避免考前突击,死记硬背。通过对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让学生对这门必修基础课牢固掌握,通过理论教学融入生活中息息相关的内容,加强理论与实践
7、的充分结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参考文献[1]王健.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宜宾学院学报,2007,27(12):107-108.[2]崔玉民,范少华.构建探究式有机化学教学法[J].化学教育,2006(3):25.[3]姜文凤,陈宏博,于丽梅,等.改革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J].屮国大学教学,2009,9:42-43.[4]刘海红,李玉星,王武昌等.水合物聚集影响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J].油气储运,2013,11:1232-12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