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028288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学习成绩的好坏与智商的高低并不是成正比的关系。智商高的孩子,学习成绩未必优秀,智商中等的孩子,学习成绩并不比前者差,有的还明显超过前者,这是因为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也起重要作用。因此,我们教育工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一、必须重视和培养非智力因素 人的学习活动有两大心理因素参与:一是智力因素,一是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是关于认识过程本身所要求的,如感觉、知觉、记忆、想象与思维等,它直接参与认识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承担对知识的加工处理,表现为学习能力;非智
2、力因素,它都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在学习中起调节、维持、推动的作用,表现为学习态度,是关于学习积极性方面的因素,如动机、情感、意志与习惯等,这些都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间的关系是辨证的,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并且共同发展。 二、培养非智力因素的有效措施 1.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想学” 动机(包括情感和兴趣等)是学生学习的主观能源,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动机是一种学习的需要,这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里的反映,它表现为兴趣、情感、意向、意图、信念等形
3、式,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学生不想学习,不爱学习,学习活动难以进行下去,常常是缺乏学习动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教师要不断给学生输送动力,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感,运用对学科的兴趣,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在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趣,也叫求知欲。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也就有了动力。 2.培养意志力,使学生“勤学” 意志是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自觉行动、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教学中,学生在一定的学习任务面前,经常产生畏难情绪,或者对学习的疑难问题缺乏钻研精神,或者觉得上课时间长坐不住,希望
4、早点下课而神不守舍,这些都是意志薄弱的表现。“志不疆(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意志激励,使他们能够坚持下去,养成勤学的品格。那么,如何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意志品德呢? 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教育。教学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只有具备科学世界观的人,才能为伟大的目的而表现出坚强的意志。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好素材,教师应充分运用好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使他们意志坚强起来。 3.养成良好习惯,使学生会“自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
5、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他们就能“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教;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叶圣陶语)的目的。 (1)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时常常会遇到一些自己不认识或难以理解的字、词,会影响学生对文章的正确理解。有的学生遇到困难时,要么跳过去不理睬,结果是囫囵吞枣;要么向别人求助,养成一种依赖心理。因此读书要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让工具书成
6、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2)质疑问难的习惯。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说的就是质疑问难的重要性。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创造的过程更是从发现疑点问题开始,没有疑点问题就谈不上创造。古人把学习称之为做“学问”,强调了学习必须一边学,一边问,要学好语文,就必须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