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肾内科老年患者护理的安全隐患分析及护理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肾内科老年患者护理的安全隐患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肾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收集肾内科老年住院患者130例,调查分析其护理安全隐患。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并针对各项安全隐患因素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住院期间安全事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肾内科患者多病情反复,临床预后效果较差,尤其是老年患者,多伴有多种基础性疾病,可累及肾脏,而肾脏疾病还将严重影响机体其他系统。故肾内科老年患者除了老年住院患者常见的烫伤、跌倒
2、等安全隐患以外,还存在专科疾病及专科治疗所引起的安全隐患[1]。本文分析了老年肾内科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肾内科住院老年患者130例,其中,男82例,女48例,年龄52-76岁,平均(59.3±5.6)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1.2方法两组患者入组后均进行一般资料调查和分析,包括年龄、性别、病史、临床诊疗措施等。同时,分析本科室老年患者常见护理安全隐
3、患,结合本组患者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护理方式实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新制定的护理对策。2结果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0.3±2.5)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7.8±2.8)d,P3讨论3.1安全隐患分析3.1.1物理因素因肾内科患者多存在浮肿、皮肤变薄、抵抗力下降等因素,如床单不整洁、患者的指甲过长或者长期卧床等,均容易引起皮肤受损[1]。部分患者需行血液透析治疗,多需深静脉置管,而腹膜透析患者需留置腹透管,导致患者的活动受限,极易发生脱管而引起并发症。坠床、滑倒
4、、烫伤等老年住院患者的常见护理事故在肾内科老年患者中也较为常见3.1.2用药因素因肾内科老年患者多患有各类合并症,用药种类较多,如有不慎即可引发严重后果并发症。用药时擅自更加减剂量、输血时擅自调整速度或者病情观察不及时等,均可导致病情反复或者产生药物不良反应3.1.3医疗设备因素终末期肾病患者多病情危重,且变化较快,如临床抢救医疗设备不齐备、不配套、性能不良或者医护人员对设备的操作不熟练等,均将影响抢救工作,可引发安全问题3.1.4护理人员因素老年肾病患者因病理生理因素,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较高,而如果护
5、理人员的护理技术能力不足,极易引发护理安全问题。因患者多处于皮肤水肿状态,血管的修复功能比较弱,而在治疗过程中,静脉穿刺较为频繁,如护理人员技术不足,极易发生局部皮肤或者血管受损。在专科护理工作中,病情观察不及时、护理不到位或者操作不当等,均易引发各类并发症或者意外事故。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对于病情观察不及时、不认真仔细等,均可导致病情加重。缺乏法律意识,职业风险认识薄弱等,均可易引发护理安全事故3.1.5患者自身因素由于患者自身的理解及表达能力较差,难以准确地表述自觉症状,可能影响病情判断;患者长期
6、住院而失去耐心或者放松警惕,对医护工作配合不积极,不遵医嘱用药或者拒绝医护操作等,均可引发护理安全隐患3.2护理对策3.2.1加强用药管理要求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各类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用法、用量以及注意事项等。同时,应加强药物管理,定期检测相关药物的保存、管理、性质等是否符合标准。在发药前,应先确认患者信息,所有的口服药物均应由专人送服,如有必要还应进行喂服,以免错服、漏服等。对于降压药、激素类药物、免疫抑制剂等特殊药物,必须向患者讲解相关注意事项,并密切观察用药反应。3.2.2完善病房基础设施健全
7、病房基础设施,保持病区地面干燥清洁,并多设置扶手,以免发生滑倒。床旁设置挡板,以免坠床;协助患者修剪指/趾甲,保持床单整洁,以免造成皮肤损伤。对于长期卧床者,应协助其定期翻身,避免发生压疮。各类置管均应彻底清洁并妥善固定,以免发生牵拉或者脱落3.2.3强化医疗设备管理由专人管理各类医疗设备,并定期进行检查,以确保医疗设备齐备、性能优良且保存妥善便于取用。此外,还应定期组织科室人员对各类设备的操作流程、方法等进行培训,以确保抢救工作顺利进行3.2.4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教育应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及法制教育,提
8、高其自我防护意识以及法律意识,以避免医疗纠纷。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树立正确的护理服务意识和态度。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知识和技术培训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技能,对于新技术、新设备,应及时培训和指导,全面提高护理质量。定期组织开展护理经验总结会议,分析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问题,以便及时改革3.2.5加强健康宣教充分了解患者的综合情况,根据其理解能力、个性特点等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并视病情变化适时地对健康教育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