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ID:23411338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7

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_第1页
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_第2页
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_第3页
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_第4页
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摘要】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冠心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给予常规扩冠、抑制血小板聚集等治疗,研究组同时实施支持性心理干预,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结论心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有助于冠心病的治疗。【关键词】心理干预;冠心病;血液流变学【Abstract】ObjectiveTodeterminetheeffectofmentalinterventiononhemorrheologyi

2、ncoronaryheartdisease.MethodsTotally100coronaryheartdiseasepatientslydividedintocontrolgroupandresearchgroup.Theyetime,theresearchgroupentalintervention.Thechangesofhemorrheologyorrheologyintayobviouslychangethehemorrheologyofpatientsayconducetotreatcoronaryheartdisease.【Keyentalin

3、tervention,coronaryheartdisease,hemorrheology冠心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心理因素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及康复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对冠心病患者实施综合心理干预,并对其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观察,以探讨心理干预对进一步提高冠心病治疗效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病例为2005—2006年在本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50例,其中心绞痛27例,心肌梗死23例,男33例,女17例,平均年龄(56.67±8.66)岁;综合心理干预

4、治疗组(研究组)50例,其中心绞痛22例,心肌梗死28例,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57.71±7.93)岁。两组在性别、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均无显著性。1.2方法1.2.1两组病人于入院后次日及心理干预3周后,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晨起空腹静脉抽血,肝素抗凝。采用上海医科大学研制的BEMⅠ型毛细血管式粘度计,并用电子计数仪控制计时,电子控温仪控温(25±0.1)℃,测定低切变率下全血粘度(nbl),高切变率下全血粘度(nbh)及血浆粘度(np),红细胞比积(HCT)用温氏法。血小板聚集率(PAR)用上海医科大学生产的DMA4型双通道聚集仪检测。纤

5、维蛋白原(Fb)用12.5%亚硫酸钠沉淀双缩脲比色法测定。1.2.2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治疗(抑制血小板聚集、硝酸酯类制剂、对症药物),研究组在一般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综合心理干预措施。心理干预应用个案法,内容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根据病人的理解程度讲解冠心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预后等知识,针对病人的焦虑、恐惧、抑郁心理,让病人宣泄压抑在心底的郁结,进行疏导、安慰、合理的支持,同时指导家庭关心病人,使病人感到家庭的温暖,以减缓其情绪紧张的痛苦;应用认知疗法,使其用正确的认知观点处理事件,减少不良的心理、社会应激和情绪反应;指导患

6、者进行自我放松训练,教导具体的方法,解释要求及注意事项。由心理医生实施心理治疗,每周3次,每次30~40min。心理干预治疗总时间2周。1.3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2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前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相似,无明显差异,见表1。心理干预治疗后,研究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见表2。表1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比较指标研究组对照组3讨论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许多研究已经证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其变化特点既可作为冠心病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尚可作为冠心病的检测指标,对疾病的

7、发展、转归和预后提供重要信息[1,2]。近些年,随着心理学研究的进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理因素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及康复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研究证明,心理社会因素能够诱发和加重冠心病,尤其是A型行为性格的人,容易发生恼火、激动、发怒和不耐烦等,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指标。Carney的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中约有18%发生重型抑郁,而重型抑郁病人有16%~22%发生急性心肌梗死[3]。其形成机制可能是:①心理、精神因素可以引起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类物质增多,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加重心肌缺血;②肾

8、上腺素增加,兴奋血小板受体,激发血小板聚集,并释放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