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332075
大小:58.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07
《简论数学复习教学要处理好梳理与练习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简论数学复习教学要处理好梳理与练习的关系数学复习教学要处理好梳理与练习的关系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数学复习教学要处理好梳理与练习的关系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梳理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对单元知识点口头梳理,并举例说明。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才可能形成模仿的根基。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出现整理与复习的具体要求。利用单元整理复习,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逐渐渗透不同的整理形式,比如表格式、括弧式、箭头式、树状图、集合圈等。这个阶段,主要突出整理与复习的策略指导,让学生了解梳理的基本步骤
2、,依复习教学的主要目的有三:一是梳理知识,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二是熟练技能,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理由;三是发展思维,在复习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生成。梳理和练习是复习教学的两个主要环节。但在日常教学中,有些教师认为复习课上梳理用时太多,效果又不显著,还不如多做几道题,甚至干脆省略这个环节。针对复习教学中轻梳理、重练习、梳理与练习割裂的现象,如何处理好梳理和练习环节,让梳理与练习有机融合,相互推动,提升复习效果?笔者作了以下深思与尝试。 一、长段规划,落实梳理能力的培养 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不是一蹴
3、而就的,大部分学生在自觉形成知识结构、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时会发生困难。这就需要教师从低年级开始,根据学生的年龄、学习能力有意识、分阶段地规划,有效提升学生梳理知识、自我反思、相互交流评价、建构知识体系的能力。 一般来说,对于一、二年级学生,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复习,教给学生复习的策略;对于三、四年级学生,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复习,教给学生复习的思路;对于五、六年级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整理复习,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策略进行复习,或者借助于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开展小组复习。 具体来说,一、二年级的学生对知识还处
4、于点状认识阶段,不会主动梳理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这时的整理更多的需要教师的示范。教师要带领学生熟悉表格、大括号、箭头等常用符号,知道它们所表示的含义,感受这些符号的作用,初步掌握分类策略,能引导学生对单元知识点口头梳理,并举例说明。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才可能形成模仿的根基。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出现整理与复习的具体要求。利用单元整理复习,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逐渐渗透不同的整理形式,比如表格式、括弧式、箭头式、树状图、集合圈等。这个阶段,主要突出整理与复习的策略指导,让学生了解梳理的基本步骤,依据
5、知识之间的联系,采用适当的形式,建构整体框架,让学生经历、体验整理复习的全过程,为今后的自主梳理起到示范作用。 随着学生对单元整理策略的掌握以及建构知识能力的提升,就可以逐步引导学生走出某一个单元,关注知识结构、展开具有相关性的跨单元的沟通和整理,在对书本知识系统内化后能有自己的个性化理解,能对同伴的整理提出倡议。 二、依托题组,结合练习经历梳理的过程 梳理,不仅仅指用各种形式呈现知识X络结构,关键要让学生经历将知识按一定线索建构成X的过程,学习梳理的一般步骤,感悟梳理过程的思维方式,最终通过梳理
6、达到温故知新。依托题组进行梳理,是一种比较常见而有效的途径。 题组往往是某一类知识的综合辨析,依托题组整体呈现、整体比较,可以在练习中促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结构。一方面,依托题组可以将相关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片、结成X,通过练习实现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另一方面,蕴含在题组中的深思策略、认知策略等特征会在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学活动中被发现和抽象,有助于学生感知梳理知识的深思策略与策略。比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加和减单元”的复习练习中有这样一组题: 55+32数学复习教学要处理好梳理与练习的关系
7、由写论文的好帮手.提供,.55-3255+35 55+3855-3890-35 实际教学中,教师不应只将这组题看成简单的口算练习,而应充分领会教材编写意图,以小见大,依托题组开展多层次的思维活动: 1.分类——整体着眼,把握知识结构 不计算,通过整体观察算式,了解学生对这组算式的感知情况;其次,组织交流,依据学生不同的分类策略,逐渐疏通进位加与不进位加、退位减与不退位减以及加与减之间的联系,将一个单元的内容有机地串联起来,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 2.比较——温故知新,拓展思维空间 一次
8、比较,就是一次复习。当学生构建起知识X络后,再看每一个算式时,这个算式已不再是零散的个体,而是作为整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呈现了。这种全新的视角,将引领学生关注知识X络中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引发学生产生新的联想和深思。比如,上述题组,从显性看,通过对比,可以归纳出“进位加与不进位加”、“退位减与不退位减”在口算策略上的异同点;从隐性看,则可以积累起一些对运算中规律的感悟,例如:在加法中,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加(或减)几,和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