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312326
大小:5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6
《基于职业胜任力下的职业院校课程改革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职业胜任力下的职业院校课程改革探摘要: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国高职课程也将面临新一轮的改革,目的在于促使高职学生能够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增强在社会上的生存能力。以职业胜任力下的职业院校课程改革为研究对象,将职业胜任力模式引入高职课程设计模式当中来,并对其改革方法提出了几点对策。关键词:职业胜任力;职业院校;课程改革课程改革主要包括确立职业胜任力需求下的高职课程能力培养目标、课程设计体现企业职业胜任力的能力特征标准和课程内容组织反映职业胜任力的内容结构三个方面。基于职业胜任力的压力之下,职业院校的课程改革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在课程目标、结构及内容等方面进行调整
2、和完善,旨在促使高职学生对职业的适应能力,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一、职业胜任力的含义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首次提出了职业胜任力理论,它指的是一种能够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它包含动机、态度或者某知识领域等任何可以区分出优秀或普通的个体特征。如果从广泛意义上来说,胜任力由职业、行为和战略三个维度构成。二、职业院校课程设计存在的缺陷1.重视求职技能培训,忽略职业素质培训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根深蒂固,一些高校混淆了就业与求职的定义,因此在课程的设计上以帮助学生顺利就业为目的,只注重对求职技巧的培训,而忽略了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学习。求职技巧只是一种求职手段,专业素
3、质才是检验实践的理论基础和坚实后盾。只注重表面的包装而忽略了内涵的培养,只会造成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下降,给未来的就业带来困难。2.重视外显胜任力,忽视内隐胜任力的培养目前我国的职业院校存在着过分重视外显胜任力素质培养的现象,学生学习一技之长固然重要,但是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也不容忽视,对职业生涯发展内隐胜任力关注的较少,致使职业学院学生达不到综合素质全方面发展的要求。三、基于职业胜任力下的职业院校课程改革建议1.明确课程教学目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高、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职业院校的课程改革应该严格遵照这一标准进行,并根据不断变化着的社会与企业进行及时的调整与完善。
4、将传统单一、枯燥的求职技巧培养转变为综合素质的培养,才能够真正解决当前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的难题。明确课程教学目标,紧贴社会与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才能提高学生的职业胜任力,为社会培养可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1.创设课程教学情境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离不开创设课程教学情境方式的辅助,创设教学情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来辅助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其中教学情境的创设也分很多种:生活情境、游戏情境、问题情境等。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将枯燥的文字生动化、形象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感悟和认识。不仅如
5、此,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与写作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学生的参与度大大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2.丰富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主要途径之一,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打破单一而枯燥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也应该是灵活而多变的,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手段内容广泛,包括讨论法、比赛法、游戏法和小组学习法等,教师应该尽力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乐过程中体会自主学习的乐趣,加强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主观感受,在小组活动中增强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意识,最终迗到提升
6、学习能力、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目的。1.有效开展实践教学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只停留在课本的层面,没有真正应用到实际中去,与生活严重分离,只有通过实践,将课本知识带入周遭的环境与生活,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最终提高学生的职业胜任力。面对这种情况,学校可以建立学生实习基地,让学生真正走进企业,感受企业,提出问题并自己寻找答案,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能力的升华。理论与实践之间只有一线之隔,只有敢于越过这道屏障,才能够真正将所学知识落实到生活中,最终提高自身的职业胜任力。职业的胜任能力决定了员工未来在企业和社会的发展方面是否具有竞争力,职业院校群体的特殊性要求课程改革必须从社
7、会和企业的需求出发,在加强学生专业能力的基础上,还要注重职业胜任力的培养。基于此,职业院校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再是肤浅的知识传授,而是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全方位发展,以保持学生未来的发展计划与企业的需求始终如一,学生职业胜任力得到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就能得到提高,最终得以实现学生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肖琳.基于职业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绩效管理课程改革探析[J].才智,2014(05):31-33.[2]刘成尧,韩承江.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