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道医孙思邈的养生思想略论

谈谈道医孙思邈的养生思想略论

ID:23209698

大小:60.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05

上传者:U-991
谈谈道医孙思邈的养生思想略论_第1页
谈谈道医孙思邈的养生思想略论_第2页
谈谈道医孙思邈的养生思想略论_第3页
谈谈道医孙思邈的养生思想略论_第4页
谈谈道医孙思邈的养生思想略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谈道医孙思邈的养生思想略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谈谈道医孙思邈的养生思想略论道医孙思邈的养生思想略论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道医孙思邈的养生思想略论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食之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摘要:孙思邈是唐代著名道士,医药学家。他主张养生的关键就是养气、养性。养气就是随着四时天地之气的变化,人的五脏六腑之气的盛衰亦随之而变化,根据五行相生相克之理,即时养五脏六腑之气。养性首先是养德性;其次就是修心养志,即制约七情六欲,还要在劳动、行立坐卧等方面亦莫过度。可见养性命之道就是“法则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关键词:孙思邈;养生思想  16720539(2013)03008904  孙思邈(581-682),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为唐代著名道士,医药学家,被称为“药王”。主要著作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另外还有《老子注》、《庄子注》、《枕中素书》1卷、《会三教论》1卷、《福禄论》3卷、《摄生真录》1卷等。  道教是“贵生”之宗教,主张“我命在我不在天” 。道教主张“道”乃宇宙万化之本源,宇宙万物皆由“道”所化生。人之性命亦由“道”所化生。养生的关键就是养命养性。而性命两者不可分离,故养命也就意味着养性,养性也就兼而养命。孙思邈继承了道教这一思想,亦主张养生着重在于养气(命)、养性(神)。近年来李刚、董沛文和薛公忱诸先生已经对孙思邈有关养生思想作了探析。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再从养气、养性两个方面对孙思邈真人的养生思想作如下剖析,以就教于方家。  一、“顺时养气”,贵在随天时而变  孙思邈主张,养五脏六腑之气要随季节变化而变化,且一年十二个月中养气之策略是不同的,即“顺时养气”。他在《孙真人摄养论》里指出:  正月里,肾气受病,肺脏气微。是月,五味之中,宜减咸酸味,增辛味,以助肾补肺,赡养胃气。此月“勿冒冰冻,勿极温暖”,早起,天黑就睡,“以缓形神”。[1]491又,勿食生葱;生葱损人津血。勿食蛰藏之物,折寿。勿食虎、豹、狸之肉,食之会令人神魂不安。   二月里,肾气微,肝气刚处旺盛。是月,五味之中,宜减酸味,增辛味,以助肾补肝。此月宜静膈去痰水,小泄皮肤微汗,以散深冬蕴伏之气。此月勿食黄花菜、陈醋和酸菜,以免发痼疾。勿食大小蒜,令人气壅,关膈不通。勿食葵花子及鸡子,食之会滞人血气,泄精。勿食兔、狐、貉之肉,食之会令人神魂不安。此月初九忌食一切鱼。又,由于仲春气正,宜节酒,从而保全真性。  三月里,肾气已息,心气渐临,肝气正旺。是月,五味之中,宜减甘增辛,补精益气。此月慎避西风,“散体缓形,便性安泰”[1]491。此月勿专门杀戮,以顺天道。勿吃黄花菜、陈醋和酸菜,会发症痼,起瘟疫。勿食生葵花子,令人气胀,化为水疾。勿食诸脾。勿食鸡子,食之令人终身昏乱。此月初三忌食五脏及百草心,食之天地遗殃。  四月里,肝脏之气已病,心脏之气渐壮。是月,五味之中,宜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胃气。此月勿暴露星宿,要避西北二方之风。勿食大蒜,伤神魂,损胆气。勿食生薤,令人多涕唾,发痰水。勿食鸡雉肉,令人生痈疽,逆元气。勿食鳝鱼。  五月里,肝脏气休,心气正旺。是月,五味之中,宜减酸增苦,益肝补肾,固密精气。此月宜早睡早起。勿露宿,慎避北风。勿身处湿地,以招邪气。勿食薤与韭,伤神损气。勿食马肉及獐鹿肉,令人神气不安。此月初五,忌见一切生血,勿食一切菜。   六月里,肝气微,脾脏之气独旺。是月,五味之中,宜减苦增咸,补肝助肾,益筋骨。此月慎防东风;犯之令人手足瘫痪。勿用冷水浸手足。勿食葵花子,必成水癖。勿食茱萸,令人气壅。  七月里,肝、心少气,肺脏之气独旺。是月,五味之中,宜安宁情性,增咸减辛,助气补筋,以养脾胃。此月无冒极热,勿恣凉冷,无发大汗。勿食茱萸,食之令人气壅。勿食猪肉,损人神气。此月勿思恶事。  八月里,心脏气微,肺金用事。是月,五味之中,宜减苦增辛,助筋补血,以养心肝。此月无犯邪风,令人骨肉生疮,成为疬痢。勿食小蒜,伤人神气,魂魄不安。勿食猪肚,冬天会得咳嗽病,一整年都不会好。勿食鸡雉肉,食之损人神气。  九月里,阳气已衰,阴气大盛。是月,五味之中,宜减苦增咸,补肝益肾,助脾资胃。此月切忌贼邪之风。勿冒风霜,不要恣意吃醉吃饱。勿食莼菜,有虫不易见。勿食姜、蒜,食之损人神气。勿食经霜的生菜及瓜,食之令人心痛。勿食葵花子,食之会化为水病。勿食犬肉,食之减寿。  十月里,心、肺气弱,肾气强盛。是月,五味之中,宜减辛苦,以养肾脏。此月无伤筋骨,勿泄皮肤。勿妄针灸,以其血涩,津液不行。勿食生椒,损人血脉。勿食生薤,以增痰水。勿食熊、猪肉、莼菜,食之使人色衰。   十一月里,肾脏之气正旺,心、肺气衰微。是月,五味之中,宜增苦味绝咸,补理肺、胃。此月勿灸腹背。勿暴温暖,慎避贼邪之风;犯之令人面肿,腰脊强痛。勿食貉肉,伤人神魂。勿食螺、蚌、蟹、鳖,损人元气,长尸虫。勿食经夏之醋,发头风,成水病。勿食生菜,食之令人心痛。  十二月里,脾气正旺,肾气不行。是月,五味之中,宜减甘增苦,补心助肺,道医孙思邈的养生思想略论论道医孙思邈的养生思想略论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道医孙思邈的养生思想略论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食之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文资料由.提供,地址.调理肾脏。此月勿冒霜露;勿泄津液及汗;勿食葵花子,食之会生水病。勿食薤,食之多发痼疾。勿食鼋鳖。  他还指出,虽说要增味,但五味不欲偏多。如他说:“五味不欲偏多,故酸多则伤脾,苦多则伤肺,辛多则伤肝,咸多则伤心,甘多则伤肾,此五味克五脏五行,自然之理也。”[1]532这就是说,酸生肝,肝之五行属木,脾之五行属土,由于木克土,所以肝气太旺伤脾,即“酸多则伤脾”;苦生心,心之五行属火,肺之五行属金,由于火克金,所以心气太旺伤肺,即“苦多则伤肺”;辛生肺,肺之五行属金,肝之五行属木,由于金克木,所以肺气太旺伤肝,即“辛多则伤肝”;咸生肾,肾之五行属水,心之五行属火,由于水克火,所以肾气太旺伤心,即 “咸多则伤心”;甜生脾,脾之五行属土,肾之五行属水,由于土克水,所以脾气太旺伤肾,即“甘多则伤肾”。他亦指出,顺时而养气,要无犯日月之忌,毋失岁时之和,才能护气,养阳收阴。如他说:  能顺时气者,始尽养生之道。故善摄生者,无犯日月之忌,毋失岁时之和。一日之忌,暮无饱食。一月之忌,晦无大醉。一岁之忌,暮无远行。终身之忌,暮无燃烛行房。暮常护气也。凡气冬至起于涌泉,十一月至膝,十二月至股,正月至腰,名三阳成。二月至膊,三月至项,四月至顶。纯阳用事,阴亦仿此。故四月、十月不得入房,避阴阳纯用事之月也。每冬至日于北壁下厚铺草而卧,云受元气。每八月一日巳后,即微火暖足,勿令下冷无生意。常欲使气在下,不欲泄于上。春冻未泮,衣欲下厚上薄,养阳收阴,继世长生。养阴收阳,祸则灭门。故云∶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作劳出汗,发泄阳气,有损于人也。又云∶冬日冻脑,春秋脑足俱冻,此圣人之常法也。春欲晏卧早起,夏及秋欲侵,夜乃卧早起,冬欲早卧晏起,皆益人。凡冬月忽有大热之时,夏月忽有大凉之时,皆勿受之。人有患天行时气者,皆由犯此也。即须调气息,使寒热平和,则免患也。[1]535   上述养气思想是适合所有人群,无年龄段之分。就老人而言,孙真人还指出,由于人过五十以后,阳气日衰日损,所以老人更需要养气补气。在饮食禁忌方面,老人在一年四季之中,常宜温食,常尝淡食,“常宜轻清甜淡之汤”;不吃所谓猪豚、鸡鱼、蒜脍、生肉、生菜、白酒、大酢、大咸;不宜食黄米、小豆,而吃大小麦面、粳米等为佳。又切忌强用力咬坚硬脯肉,这会导致牙齿折断之危险。  总而言之,孙氏认为,随着四时天地之气的变化,人的五脏之气的盛衰亦随之而变化。根据五行相生相克之理,即时养五脏六腑之气。另外,饮食有禁忌,否则会损气伤神,阻塞血脉。  二、“修德啬神”之养性论  孙思邈主张,养性的首务是养善性,即道德修养。人性善,内外百病自然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理由发作。人之德行若不完备,即使服玉液金丹也不能延寿。养善性也就是“治未病”。如他说:  夫养性者,欲所习以成性,性自为善,不习无不利也。性既自善,内外百病自然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大经也。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故养性者,不但饵药餐霞,其在兼于百行,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遐年。德行不充,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故老子曰:善摄生者,陆行不遇虎兕。此则道德之指也,岂假服饵而祈遐年哉![1]530   孙氏还主张,养性要养情志;养情志还要遵循自然之道,季节不同养法不同。春季三个月里,要使情志生;逆之则伤肝。夏季三个月里,要使情志无怒;逆之则伤心。秋季三个月里,要使情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逆之则伤肺。冬季三个月里,要使情志若伏若匿;逆之则伤肾。  养情志还要调节好情绪,喜、怒、悲、忧、恐等发而皆有节度,因为喜怒会伤气及阴阳。如他说:“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以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为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故喜怒不节,寒暑失度,生乃不固,人能根据时摄养,故得免其夭枉也。忍怒以全阴,抑喜以养阳。”[1]533  他还指出,养性尤其要做到“十二少”: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如他说:“故善摄生者,常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此十二少者,养性之都契也。”[1]533这是因为“ 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多语则气乏,多笑则脏伤,多愁则心慑,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忘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理,多恶则憔悴无欢。此十二多不除,则营卫失度,血气妄行,丧生之本也”。[1]533人能做到此“思、念、欲”等十二方面不多不少,可以说“得几于道”。如是,人就能屏蔽外缘,守住五脏之神。  他又指出,修性亦要修心,使心平。爱憎不可太深,因为爱憎太深会损性伤神。对人对事要持平等之心,不可过多毁誉。居贫富之中,常须守道,勿以贫富而易志改性。有道医孙思邈的养生思想略论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道医孙思邈的养生思想略论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食之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大功德,勿自夸。深心至诚,恭敬于物。慎勿诈善,以悦于人。行善不得善报,也要心无怨恨。日常生活中要知足,不得多求,亦不可纵情恣欲。如他说:   凡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并皆损性伤神,亦不可用深赞,亦不可用深毁,常须运心于物平等,如觉偏颇,寻改正之。居贫勿谓常贫,居富勿谓常富,居贫富之中,常须守道,勿以贫富易志改性,识达道理,似不能言。有大功德,勿自矜伐。美药勿离手,善言勿离口,乱想勿经心,常以深心至诚,恭敬于物。慎勿诈善,以悦于人。终身为善,为人所嫌,勿得起恨。事君尽礼,人以为谄,当以道自平其心。道之所在,其德不孤。勿言行善不得善报,以自怨仇。居处勿令心有不足,若有不足,则自抑之。勿令得起,人知止足。天遗其禄,所至之处,勿得多求,多求则心自疲而志苦,若夫人之所以多病,当由不能养性。平康之日,谓言常然,纵情恣欲,心所欲得,则便为之,不拘禁忌,欺罔幽明,无所不作,自言适性,不知过后一一皆为病本。[1]532  他亦指出,养性还要在劳动、行立坐卧以及喜怒哀愁等方面莫过度;否则损寿命。如他说:  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且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运动故也。养性之道,莫久行久立,久坐久卧,久视久听。盖以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坐伤肉,久行伤筋也。仍莫强食,莫强酒,莫强举重,莫忧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惧,莫跳踉,莫多言,莫大笑。勿汲汲于所欲,勿怀忿恨,皆损寿命。若能不犯者,则得长生也。[1]530  就老人而言,孙氏指出,人老性情大变,出现“万事零落,心无聊赖,健忘瞋怒,情性变异,食饮无味,寝处不安”,“必恃其老无有藉在,率多骄恣,不循轨度。忽有所好,即须称情”。所以老人要“耳无妄听,口无妄言,心无妄念”,“常念善,无念恶;常念生,无念杀;常念信,无念欺”。[2]  他还总结养性命有五难,其为:“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 。这是养生之大旨。人只要心中无此名利声色等五者,自然健康长寿!  要言之,养性首先是养德性;其次就是修心养志,即制约七情六欲,还要在劳动、行立坐卧等方面亦莫过度。老人养性尤其着重性情之涵养,要耳无妄听,口无妄言,心无妄念。  三、结语  综上所述,孙思邈主张养生的关键就是养气、养性。养气就是随着四时天地之气的变化,人的五脏六腑之气的盛衰亦随之而变化,根据五行相生相克之理,即时养五脏六腑之气。养性首先是养德性;其次就是修心养志,即制约七情六欲;最后就是在劳动、行立坐卧等方面亦莫过度。可见,养性命之道就如《黄帝内经》所说“法则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