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015863
大小:51.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1-02
《庄子美学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虚静一、中国古代文论概念。“虚静”就是使人的精神进入一种无欲无得失无功利的极端平静的状态,这样事物的-切美和丰富性就会展现在眼前。所以“虚静”可以理解为审美活动时的心理状态。二、中医名词:心无旁念。《素问•脉要精微论》:“持脉有道,虚静为保。”虚静的解释“虚静”是自然的本质,是生命的本质,亦是艺术的本质,从而“虚静”成为中国传统艺术创作所需要的一种必要的态度。“胸怀像山谷一样深广。胸襟宽大得像山谷一样宽广。形容非常谦虚,能容纳很多意见。谷:山谷”。浅谈“虚静”从远古至今,中国艺术已经有数百万年的历史,在这艺术
2、发展的岁月长河中,上一眼望去,似乎不见源头;下一眼望去,好像永无尽头。如若对中国的艺术思想进行探源,那么老庄“虚静说”的提出和发展,则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支,其认为“虚静”是自然的本质,是生命的本质,亦是艺术的本质,从而“虚静”成为中国传统艺术创作所需要的一种必要的态度。正是无数的中国艺术家通过对这种态度的内心关照,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从而使艺术回归到生命和自然中的本质状态,从而在艺术长河中激起了无尽美丽晶莹的浪花。一、老庄“虚静”学说的产生早在先秦时期,老子提出了道家修养的主旨为“致虚极,守静笃”。他认为
3、世间一切原本都是空虚而宁静的,万物的生命都是由“无”到“有”,由“有”再到“无”最后总会回复到根源,而根源则是最“虚静的”,从而认为“虚静是生命的本质”。因此人们要追寻万物的本质,必须达到“无知、无欲、无为、无事、无我”的状态,回其最原始的“虚静”状态。老子把“虚静”作为一种人生态度还提出了“涤除玄览观点,他认为只右排除一切杂念,让心灵虚空,保持内心的宁静和澄明,才能以更明了的目光去观察大千世界。此后,庄子在吸收老子“虚静”思想的基础上,对老子有关“虚静”的论述做了进一步的发展,他指出要达到“致虚守静”的境界
4、必须做到“心斋”与“坐忘”,庄子认为“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在庄子看来人要达到“虚静”的境界必须忘了世间万物,忘了自己的存在,远离世俗切利害关系,不受私欲杂念干扰,以无知、无欲、无求的心态去感受世间的“道”达到物我同一达到“物化”的状态,才能真正的体会自然,认识自然,创作出真正与自然相通的艺术作品。(颜回说:“我没法提出更好的主意了。请问先生有什么好方法?”孔子说:“先斋戒,我再告诉你。有心去做事,难道容易吗?太容易了,就不合自然之理了。”颜渊说:“我家贫困,已经好儿个月不喝酒、不吃了。像这样可算得上斋戒
5、了吧?”孔子说:“这叫做祭祀之斋戒,并非心斋。”颜渊问:“请问什么是“心斋?”孔子说:“你致志专心,不是用耳听而是以心去体会;非以心去体会而是以气去感应。耳的作用止于听觉,心的作用止于感知。气呢,虚空而容纳万物。惟有“道存在于虚空之中。虚的心境,就是‘心斋’”。)《庄子•人间世》心斋译文“心”的自由是一种空明灵透的心境,这种心境用庄子的“道”来理解,便是“玄虚”之“虚”。庄子在《庄子•人间世》中借颜回孔子的对话表达出白己对心的观点。孔子认为,这仅仅是祭祀的斋戒而不是心斋。庄子通过孔子之口说出,所谓斋,就是虚静
6、。“虚者心斋也。”在庄子看来,对物的认识要用心去体会,心的作用源于感知,感知源于气的感应;而气,则是虚空而能容纳万物。因此,庄子能“我以为妙道之行”在“游乎尘垢之外”,即体悟妙道的途径,要求心神遨游于尘俗之外。(南伯子葵问女偶:“您的年龄很大了,可是神色却像小孩子,奥妙在哪里呢?”女偶说:“我悟得了道。”南伯子葵说:“道能够学得到吗?”女偶说:“不!不行,你并非学道之人。卜梁倚不乏圣人的冰质却没有圣人的底蕴,我不乏圣人的底蕴却没有圣人的才质。我想以我的圣人之道来教他,或许他真的能够成为圣人吧!即使不能这样,以
7、圣人之道传授于圣人之才,也是容易的。我告诉他,守持着,三天以后而能够忘怀天下;已经忘怀天下了,又守持着,七天以后而能够忘怀万物;已经忘怀万物了,又守持着,九天以后而能够忘怀心性;已经忘怀心性了,而后能够一旦间豁然开朗;一旦间豁然开朗以后就能见常人所不见的境界,从而体悟大道;体悟大道,而后能够超越古与今的时间界限;超越占今界限,而后能够泯灭死生的观念,无所谓死,无所谓生。能够把一切生命之物杀死的,它本身自然不会死;最先产出生命之物的,它本身白然未曾生。道之为物,往者无不送,来者无不迎,一切皆其所毁灭,一切皆其所
8、成全。这就称做樱宁’。所谓“樱宁’,就是说不樱不宁,无乱无静,于万物生灭成毁的纷扰之中保持着宁静自如的心境。)这个过程就是《庄子•大宗师》所说的“外天下”、“外物”和“外生”。外天下就是忘却世事,外物就是不为物役,外就是无虑于生死。能够做到这些,心境如朝阳初起,清明洞彻。“坐忘”和“坐驰”的概念相对立。《庄子•人间世》写道,“夫且不止,是之谓坐驰”。“坐驰”是形坐而心驰,心和形相分离。心境不能宁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