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811092
大小:179.0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8-10-31
《【2018年度高考-预习复习】《咏史怀古诗》-(完整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
2、认识古代诗歌(一)题材篇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己叹人生——咏史怀古诗鉴赏【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咏史怀古诗的主要特点。把握咏史怀古诗的常见感情和主题。掌握怀古诗的解题方法、技巧。(二)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准确鉴赏怀古诗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感受诗歌的魅力,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教学设想】以熟悉的典型的咏史怀古诗引路,引导学生了解咏史怀古诗的常见主题,以高考真题为例,引导学生把握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预习设计】诵读经典,完成表格,回顾咏史怀古诗的主要特点。《念
3、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石头城》刘
4、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象、人物思路情感手法赤壁怀古咏怀古迹乌衣巷石头城赤壁
5、【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余秋雨先生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但凡怀古之作,千百年来所抒发的情感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作者的历史观、选材与写作手法。自古以来,世俗的朝廷总把冷眼抛向那些热心热肠的古代诗人们,而这些仕途总是不顺的诗人就不自觉地转而徜徉于瞻
6、仰凭吊古迹、咏评历史人物中,感慨岁月沧海桑田,喟叹人生万古悲风。抒难酬之壮志,浇心中之块垒。咏史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近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二、预习交流,归纳特点1.小组讨论,代表发言,补充完善主要意象人物思路情感手法赤壁怀古大江故垒周瑜游赤壁(赤鼻矶)——绘景象——思周瑜——忆其事——抒己志赞美周瑜,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渴望建功立业用典、对比、借景抒情、想象、虚实结合、比喻、夸张咏怀古迹昭君村王昭君赴荆门——思昭君——忆其事——论怨恨同情昭君,颠沛流离、功业无成
7、、怀才不遇的感伤用典、借景抒情、借代乌衣巷朱雀桥乌衣巷王谢燕(临巷口)——绘景象(融感慨)世事沧桑、国运衰微的感慨用典、对比、融情于景、衬托、虚实结合石头城故国(六朝古都)(登石头城)——绘景象(融已情)物是人非、国运衰微的感慨,警示当朝统治者借古讽今、融情于景、衬托、拟人、虚实结合赤壁前朝折戟周瑜(过赤壁)——览折戟——表看法认为周瑜胜利是侥幸用典2.根据表格,小结咏史怀古诗的主要特点(1)概念点击咏史诗: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陈述自己独到的见地而创作的诗歌。——长于议论
8、精辟。怀古诗:是指因登临古地游览、凭吊古迹,追念往事,触景生情,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长于情景交融。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的功过或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我们合称为咏史怀古诗词。(2)形式标志
9、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金
10、陵怀古》《赤壁怀古》《咏怀古迹》(3)怀古诗的一般结构:临古地(绘景象)——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4)咏史怀古诗的典型意象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华清宫、汴河、淮水等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李白坟等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E.其他:吴钩、《后庭花》等(5)常用的技巧手法“诗”与“史”的结合:用典(明用、暗用、反用),双关“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借古讽
11、今,借景抒情“古”与“今”的结合:虚实结合,对比,反衬此外还有直抒胸臆、联想想象、象征、衬托以及拟人、比喻、对偶等手法也常用于咏史怀古诗。附:典故举隅1.《后庭》遗曲:指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遗曲》,后人都视为亡国之音。2.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3.《黍离》之悲:,国家沦亡的悲痛。《黍离》是《诗经.王风》的名篇。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这首诗。后来常用《黍离》来表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