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志”与“情致”漫议

“情志”与“情致”漫议

ID:22686774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30

“情志”与“情致”漫议_第1页
“情志”与“情致”漫议_第2页
“情志”与“情致”漫议_第3页
“情志”与“情致”漫议_第4页
“情志”与“情致”漫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情志”与“情致”漫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情志”与“情致”漫议关键词:情志;情致;刘勰;黑格尔关于艺术创作中思想和情感的结合,中西方理论家有不少论述。中国古代美学理论,向来重视对文艺创作中思想和感情相互关系的研究,并形成了具有特定意义的概念和范畴,刘勰提出的情志说无疑是对这一观点的集中阐述。黑格尔在其体大精深的美学体系中也提出相关的概念情致说,并进行了详尽的诠释。一、情志与情致的不同意蕴中国古代诗学历来重视对情与理关系的研究,诗言志是先秦儒家作诗明志的核心范畴,《尚书•尧典》最早提出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魏晋时期学术思想可以一言蔽之,曰个

2、人自我之觉醒是也。[](147)这致使重抒情、轻功利的文风盛行。陆机在《文赋》中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他认为诗歌要表现出对外界的情感起伏,更需精妙的言辞予以表达。随着文艺创作的深入,人们发现言志束缚了人情在艺术中的表现,缘情则导致艺术所抒之情流于艳情、色情的表达。刘勰的审美情志说倡导非理性的情与理性的志交融并举。在《文心雕龙》中,情与志分别指文艺创作中的理性因素和感性因素,刘勰论属于文的文体内容,使用的是情与志;论属于笔的文体内容,使用的是义与理。[](241)刘勰已将情与志视为整体,并将两者铸成情志属于感性

3、范畴的情与属于理性范畴的志是相互补充、彼此渗透的。[](207)情志说兼容了言志中的理性之真,缘情中的感性之美,揭示出情与志在文艺创作中形成、深化、融合的审美规律。黑格尔的情致说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黑格尔称情致为使人的心情在最深刻处受到感动的普遍力量。[](295)它是理念的普遍力量在人物身上所形成的主观情绪力量,是情与理的统一。而且,情致是理念外显的必要环节,艺术要引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就必须在人物身上表现出一种理性的感情力量,使理性内容和感情力量融为一体,这才符合艺术美的理想。黑格尔在论述人物性格理论时引入了情致的

4、概念。理想艺术表现的真正中心就是人物性格,即从一般世界情况到情境再到情致的转化、演变过程。一般世界情况是指某种特定时代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背景。情境是一般世界情况的具体化,是推动人物行动的具体环境,是人物行动的外因。情致则是指导人物行动的主观情感,是推动人物行动的内因。因此,情致是人物性格理论中的重要环节,架构起艺术理念与人物性格间的桥梁。此外,黑格尔以情致论述了他对审美情感的独特认识。一方面,理性是审美情感的基本意蕴,只有真正包含理性的情感才是有实体性的情致和艺术的表现对象。另一方面,黑格尔视情感为艺术创作的中心领域

5、,科学和宗教固然吸人眼球,但绝不是艺术表现的核心。作为黑格尔情致理论的继承者,别林斯基也提出情致就是诗作品中的思想,是对某一思想的热烈的体会和钟情。[](583)二、理论根基的差异:朴素唯物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刘勰和黑格尔都主张在文艺创作中坚持情与理的辩证统一。两者都主张理应以感性形式为载体,使理彰显鲜明的感情色彩;情也不能脱离理,情必须受到理的掌控与支配,如此才能将情充分渗透到理性内容之中。在文艺创作中坚持情与理的辩证统一,才能创造出艺术性和思想性兼容的艺术作品,否则艺术易沦为理论说教或情感滥觞。刘勰认为在文艺创作中,

6、主客体只有达到心物交融的状态,才能深化审美情志。他在《物色》篇中揭示创作缘于外物而生出的情的外化。在审美活动中,主体的心灵为自然之物的声色容貌所摇荡,由此产生的喜怒哀情成为创作的直接。而且,作家并非屈从于自然之物,而是根据艺术构思的原则对自然进行改造,从个别对象中提炼主题,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形象。由此可知,情志主体情感与外界之物和谐交融之态。但刘勰所说的客观对象多为自然实在之物,并非包括全部现实。因此,情志说体现了朴素唯物主义的立场。而在黑格尔看来,世界本原是绝对精神,体现于情致之中的普遍力量是宗教、伦理、法律等观念,情

7、致也是诸如恋爱,名誉,光荣,英雄气质,友谊,母爱,子爱之类的成败所引起的哀乐,[6](298)它们都是绝对精神或绝对理念的产物。所以情致并非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而是绝对理念的产物。因此黑格尔无法科学地阐明情致的客观和情致的社会历史内容,从而使这一概念带上了唯心主义的色彩。不过,绝对理念并非静态,而是通过内部矛盾不断发展,概念和体现概念的实在实现了统一,但是这种统一必须在感性的显现中存在。因此,黑格尔的在哲学思想上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三、实践形式的差异:抒情文学和叙事文学情志和情致在文体形式的实践层面上各有所指,中国古代诗学

8、追求情在景中,景在情中的审美意象,诗歌意象无疑都是情景交融的产物,情景都是不可分离的,即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7](297)《文心雕龙》开篇谈及为五行之秀气,实天地之心生。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这表明了人文与人心关系这是中国文学抒情传统的立足点和根本出发点。因此刘勰的情志说主要是用于抒情文学,它和个体的人生志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