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683961
大小:48.5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30
《无症状高血压脑卒中32例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无症状高血压脑卒中32例临床分析宋金盛1安建忠2(1蒲县黑龙关镇中心卫生院041204;2吉县人民医院心内科042200)【摘要】目的探讨无症状高血压(隐蔽性高血压)脑卒中的发病类型,病情及转归。方法对32例无症状高血压脑卒中(观察组)与同期43例有高血压及治疗史5年以上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发病类型无区别;观察组病情重,转归(无变化,恶化及死亡合计)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无症状高血压易被患者及非专科医师忽视,不能及时发现和防治,使其脑血管、心脏及肾脏等靶器官长期受损害,脑卒中后病
2、情多较重,转归不良。应通过人群普查,及时发现无症状高血压,积极进行防治,以减少高血压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关键词】高血压脑卒中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74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0-0047-02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引起脑卒中、心衰和肾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据国内资料报道,1980年和1991年两次全国高血压抽样普查表明:高血压发病率在10年间由7.7%上升至13.6%,几乎增长了一倍,平均年增加320万。我国目前约有1.6亿高血压患者,需要经常到门诊和住
3、院治疗的患者达1000万以上,且仍呈直线上升和年轻化趋势。高血压对人类的危害极大,若不及时进行合理正规化治疗,其致残和致死率甚高,据有关资料报道,目前我国平均每12秒钟就有1人死于高血压导致的心、脑、肾疾病[1]。木文就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12刃收治的无症状高血压脑卒中32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观察组32例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45—75岁(平均55.5岁)。随机抽取同期有高血压及治疗史5年以上者,发生脑卒中43例为对照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50—80岁(平均60.5岁)。1.2临床表现全部病例均
4、为急性起病。观察组中意识障碍18例(56.3%),偏瘫30例,交叉瘫2例,失语6例。对照组中意识障碍14例(32.6%),偏瘫33例,单瘫7例,交叉瘫2例,失语6例。两组脑卒中临床表现均经腰椎穿刺或/和头颅CT检查证实。统计学处理为X2检验,其发病临床类型无差异(P>0.01)见表1。表1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类型比较1.3病情病人入院时按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4】评分,未受损为0分,全部受损为45分,分为轻型(0—15分),中型(16—30分)及极重型(31-45分)。两组病情分型见表2。观察组脑卒中极重型合计22例(6
5、8.8%),对照组为16例(37.2%),经统计学处理,X2=7.30,P<0.01,有显著差异。表2观察组与对照组病情程度比较1.4转归临床疗效采用全国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1995年)所制定的评分标准分为6种:(1)基本痊愈;(2)明显进步;(3)进步;(4)无变化;(5)恶化;(6)死亡。两组转归见表3。观察组死亡7例(21.79%),对照组死亡5例(11.6%)。其无变化,恶化及死亡合计观察组为19例(59.4%),对照组为12例(27.9%),经统计学处理,X2=7.49,P<0.01。表3观察组与对照组转归的比较2讨
6、论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的上升与血压升高有着十分密切关系。在血压115/75mmHg以上,卒中的发病率与血压呈正相关。国内有研究显不,在控制了其他危险因素后,收缩压每71•高lOmmHg,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性增加49%;舒张压每增加5mmHg,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性增加46%[2]。无论是收缩压或舒张压的升高,对脑卒中(无论是出血型或缺血型)的危险性都是呈直线上升关系。收缩压>150mmHg者,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性是收缩压<150mmHg患者的28.8倍,舒张压>90mmHg者,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性
7、是舒张压<90mmHg患者的19倍,临界高血压者脑卒中发病的危险性是正常血压者的8.7倍,确诊高血压者为正常血压者的31.9倍[5】。本文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脑卒中临床类型无差异(P>;0.01)o而观察组病情中型及重型多,共占68.8%,且病死率高(21.9%),病情转归不良,其中无变化、恶化及死亡合计占59.4%,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1)o无症状高血压脑卒中病情重,死亡率及致残率高,与隐蔽性高血压病人严重程度深,病程持续时间长,II又未经过临床医学干预等因素冇关。与脑血管、心脏、肾脏等靶器管长期
8、损伤程度关系密切。这种关系是一种直接的、持续的、并且是独立的,降低血压对靶器管的保护极为重要。因此,通过健康及医学继续教育提高国人和非专科医师对高血压危害性的认识,特别应重视隐蔽性高血压的危害性。通过人群普查,卒中高危患者的筛检,及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