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578127
大小:87.0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8-10-30
《2011.3洪河屯乡一中教师课改心得专刊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课改感悟(郑丽宏)经过一学期的积极探索课改,感受颇深。今天又学习了蔡校长“先学后教,当堂检测”的教学模式,让我心里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回顾自己的课堂实践,加上专家的指点迷津,我有如下感悟。预习新知,让学生先学,初步感受知识。教师在设计预习导学时应简明扼要,明确要求,知识点重、难点突出,避免让学生在大量的知识中漫无目的地自学浪费时间。其次,设计时应体现分层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对于优等生,呈现更高要求,让学生自己链接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个环节是“助飞”环节,帮助学生养成自学的好习惯,设置的习题练习应体现基础性。当堂检测是尤为重要的
2、环节,以前在课堂上偏重知识点的讲解,每次都是因为时间有限,将检测环节放在了课下。结果一是未能及时地得到学生的反馈,二是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对于课下作业不认真做,未能起到应有的效果。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几经失败,反思课堂教学的无效,让我深深意识到当堂练习、检测、向课堂要质量的重要性。在不断的摸索中,我认为当堂检测选题一定要典型,对于易混知识点,提供更多的变式,其次一定要有针对性,不要总是选择单选题、填单词题,应注意选择那些提高学生基本技能的题型,以及针对学生的困难之处,不易练到的题型,放在课堂上训练,消除学生的畏惧感,引导学生体验成就感。读《
3、解放“学习力”》有感(石海平)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读过这篇文章而无感想的人,我认为是不存在的。我读这篇文章,重要感触有二。蔡蔡一是蔡林森对确立“学习S标的论述”。我们都知道学习S标是首要的,但一句“不能降低要求”给人以振聋发聩的震撼,老师断言“中国有80%的老师都不知不觉把教学目标降低丫,他们的教学根本没有达到目标。”我就是这80%中的一人。平常讲课我总感觉时间不够用,上课时只能把选择题做完,主观题的练习老是放到单元测试时,而选择只是浅层次的运用,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方是较高层次的掌握目标,我的没完成目标便是确然的了。老师不仅指出这一点,而且指出
4、80%教师未完成目标的原因是不相信学生,把学生能看懂的内容非要讲述,浪费了时间,也使学生失去了发展自己的机会,真是看问题精到之至。蔡蔡蔡时总找程要求蔡二是老师对课堂认识的精到,老师讲究直到练习完毕后的讨论阶段,老师始终让学生活动,认识目标、自学、练习、更正。老师强调在此过程中,教师是不能讲也不能点评的,否则会破坏学生学习的“气场”,对此我深右感触,现在学校也搞小组教学,学生有疑老师,老师忍不住指点,班内研讨的气氛马上就变了。“管住自己的嘴”,这是新课老师做到的,但管住嘴的必要性是什么,老师就论述的很精辟。蔡老师把课堂上不能怎么做,应该怎么做说的很好了
5、,以后的课堂上我要养成如下习惯。1、一上课直接进入主题,并及时出示目标。2、学生自学5-6分钟。3、小练习约5-6分钟。4、主观题练习。学习蔡林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心得体会(魏秀娥)周三下午第四节我们全体一线教师在多媒体教室学习了一篇《蔡林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改文章,感悟颇深,下面略谈—一一、文章中蔡林森提倡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引入课题,出示目标,出示自学指导(学生用五六分种时间自学)。(二)检测,即模仿例题做习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新知的能力,调查学生自学的效果。(三)后教,即更正、讨论“先学”中暴露的问题。(四)当堂训练,它是
6、一节课的点晴之笔。这和我们全县正进行的“四环节”教学法有异曲同工之处。即都是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满堂灌”,给了孩子主动求知、自我发展的自由空间,激发了学生思维,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养成了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二、我们教师在课改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往往是按照课改模式去上课,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完不成,课堂不是一个声音,而是“热闹非凡”,教学成绩下降。效果不是很好,学习丫这篇文章之后,仿佛给我们注入了一支强心剂,心中明朗了许多。其中“自学”环节给我启发极大,文中指出“教师一上课,就直接引入课题,出示目标,出示自学指导”这样就大大节约了时间。以前我上课
7、让学生预习时,给学生5分钟时间看书,不提什么要求,结果学生看完后,很茫然不知道该干什么,5分钟就这样浪费掉了。我试着用此方法上过一节课后,感觉效果还不错,学生预习时间有了目标,有了自学指导,预习时就会轻松许多,我们也节约了时间,教学也有了方向。文中指出进入一堂课的高潮“后教”时不能边更正边讨论,否则容易重复、浪费时间,更正完了才组织讨论,讨论要面向全体学生,每一类问题都要吸纳后进生,成绩好的学生参与,但要先请前者发言,否则课堂就会变成尖子生的表演,这样的讨论才是有效的。以前我上课都是一题一讨论,老师讲的多,学生阐述的较少,结果学生似懂非懂。我试着用此
8、方法后,效果截然不同,学生会集中注意力去纠正每一处错误,举手发问的同学不只是尖子生,还有3、4号同学,这样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