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563281
大小:64.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0-30
《当前中国官场的真实游戏-第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当前中国官场的真实游戏
2、第1 这里要说的不是王跃文的名作《国画》,而是他的新作《清官故事》。(上海文联出版社2002年版。)最近,市面上的官场小说出了不少,如阎真的《沧浪之水》,小说集《首长秘书》、《局长红人》,等等,都可算佳作;若加上一些反腐败的“主旋律”作品和重版的旧官场小说(如《胡雪岩》、《曾国籓》等等),那就更是数不胜数了。中国人喜欢将政治等同于权力,将政治领域等同于官场。因而,人们倾向于将政治看作应予以规避和批判的对象而保持自己的清白或清高。实际上,政治从本原上讲作为解决社会纷争和巩固既有利益的工具,是很难承担道德使命的。知识分子的良心容
3、不得沙子,道德家的训诫更是让人们有一种假想的期待。结果是:政治本身也可能昌明地运作一段时间,但最终都避免不了腐化,就因为它缺少完善的制度约束。因为上述情况,对政治和官场的不满与批判便成为人们的日常话语。由于这其中的腐化主要在官场,而人们又较少去关注制度性原因,所以在中国文学中早就有批判官场、讽刺官员众生相的传统。文学史上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而目前官场小说的流行除了反映这一批判传统之外,更说明了官场的诸多病症(这些病症大多自古有之,至多变换了形式而已)已引起了读者的窥探欲;或者说,官场里的游戏在这个乏味的年代还有一些看点。对喜欢游戏人生的国人来说
4、,官场多少是比较刺激的。我说的“刺激”,是指它的智力游戏和权力斗争的激烈与紧张。对旁观者来说,这种“刺激”既好看,又不至于太伤了自己。因而值得玩味。官场小说能流行起来,同时说明了商业利润对意识形态权威的挑战。不信的话,你可以发现,现在市面上《国画》依然买得很好。这一点更能说明当前社会的潮流。而读者也觉得官场小说更形象逼真地折射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我甚至觉得,了解中国社会现实,一个不切身实践的捷径便是去看看官场的故事,因为中国几乎所有的社会问题都可以在官场得到集中或折射。笔者学政治学,因为专业的原因,在西方的学术语汇下对中国的政治传统和现实也试
5、着思考了不少年,总觉得那些冠冕堂皇的政治学理论就像主流意识形态一样,与中国的实际权力运作差了一大截。我这里不是说这种学术研究没有价值,相反,我觉得如果他们那些充满智慧和公正期求的逻辑能在中国的大地上兑现,那将是一件多么激动人心的图景。但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在大学里关心政治的有思想的家伙一到了政府机关就和往日曾被自己嘲讽的形象无异,至少表面上他们这么言行。我不得不说,学者们是在一个自造的真空中操练着一套老百姓并不理会的学术语言,以满足他们对中国政治的解说欲望。实际的效果怎么样,可能还不敌一本《国画》对官员和公务员的影响力深远,不信你可以去问问那些从政的
6、无奈之士。我大学时几位从政的同学告诉我,以前学的理论没法用上,相反,过去的经验,包括历史上的官场智慧和过来人的现身说法对他们的行动更具有直接的指导效果。这无疑昭示了一个紧迫的问题:中国官场游戏的旧套路何时走向冠冕堂皇的“现代政治体制”?一个不那么愤怒的人在充分“社会化”、忍受了相当的难以忍受之事后,对此问题的回答可能是这样的:中国的官场向来如此,个人首先要适应它的规则,然后才能有所作为,否则自身难保,因此,没有几样法宝(这几样法宝包括:上面的权力依托、下面的群众基础、中间的社会关系网络和自己机智的应变能力,当然也不能否认必备的政治操作能力。),还是
7、远离它为好。因为上述原因,如果想地道的了解中国政治而不是单纯进行规范性的思索,我选择了从故事里面发现常识性的道理。虽然这些道理自古有之,但它更说明了中国的政治现实,特别是权力运作的规则。这一规则与宪法和一般法律确认下的规则不同,与党章的规则也有出入。实际上,一个地道的中国人,对官场的游戏是心知肚明的。我甚至认为,一个阅历丰富的农民老大爷比一个拿了美国政治学博士学位的学者更能参透中国的政治。他们的共同点是对政治的无奈,因为都自以为明白了中国的政治,但中国的政治改革实际上都不由他们说了算。他们要么把它当故事讲讲,以克服无聊而平乏的生活;要么把它作成冷漠
8、而无趣的学问,筑起一面话语的高墙。但众所周知,说了算的是现有力量最大的权贵集团。因而读故事成了一个克服焦虑的选择。坦白地说,我读了不少官场小说,结果也慢慢地发觉中国的官场游戏的确很有“劲道”,需要高智商、高情商。在官场混个几十年,就可以成为优秀的演员了。这样的生活在一个喜欢权力争斗的人看来是最适宜不过的了。而认真阅读一部好的官场小说,就基本上可以感受到官场的种种实况,为将来涉足其中作点知识准备,可以做到处事不惊。如果你不是那么容易激愤,这种选择也是有情可原。从“研究”的角度看,这也可以作为研究中国政治的感性资料,否则,纯粹的理论推演终将无聊而无趣。
9、《书屋》杂志今年第四期(2002年第4期)有篇文章呼吁要搞一个专门的“官场小说”研究,笔者认为并不为过。其实中国文学中对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