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象解庄“序”“注”问题再检讨

郭象解庄“序”“注”问题再检讨

ID:22545475

大小:6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30

郭象解庄“序”“注”问题再检讨_第1页
郭象解庄“序”“注”问题再检讨_第2页
郭象解庄“序”“注”问题再检讨_第3页
郭象解庄“序”“注”问题再检讨_第4页
郭象解庄“序”“注”问题再检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郭象解庄“序”“注”问题再检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郭象解庄“序”“注”问题再检讨【摘要】郭象注庄以“寄言出意”而“特会庄生之旨”然而就文献学上来讲无论是《庄子注》本身还是注前的《庄子注序》都有着久远而广泛的争论,本文就今人王利器先生的讨论为缘起,一方面深入细致的梳理了当今学者对该问题的探讨及研究现状,另一方面从方法论的角度对此一文献学上的公案予以新的检讨,针对“序”和“注”的问题,指出其“史料整理__思想剖析一一逻辑支点”此一思路的问题与弊端;进而,由“序”“注”问题之研究而反思中国哲学之研宄现状及其问题。【关键词】史料整理逻辑支点方法论反思—、“序”“注”问题的由来

2、(一)《庄子》郭象序的真伪问题由来及其研究现状考察今本郭象《庄子序》言辞美而意悠远,然而《宋会要辑稿》载景德二年(1005年)雕印《庄子释文》时杜镐等“以《庄子序》非郭象之文,因删之”,真宗说“观其文理可尚,但传写讹桀耳”,遂命人校订而“冠于篇首”。文献之含糊为后人之辩难引向了不同的诠释路向。王利器于1978年发文讨论此问题,认为此《序》为伪郭象序,真序在日本高山寺所藏《郭象庄子注》文末,计202字(今本序为399字),而且202字文又部分见于《宋会要辑稿》和《经典释文》中,真序之流传在于宋真宗为行“儒道合一”之文化政

3、策。余敦康(1979年),认为王文“根据不足”并利用《序》与《注》之思想一致之内证法来反驳王文,最后认为二序可以并存。问题的转折在于王晓毅(XX年),他同样用“内证法”,提出“五证”,指出“序”与“注”之不一致,这是令人深思的。有意思的是李耀南(n)针对王晓毅和黄圣平之文以更加详细的论证指出“郭象为《庄子序》的作者仍然无法否定”,同样其方法仍是“史料辨析”和“学理辨析”,针对王、黄逐条提出反证。(二)郭象《庄子注》是否窃自向秀之由来及其研宄现状考察《晋书》“郭象传”称“象为人行薄”,窃向秀注为己有;而“向秀传”则称“郭

4、象又述而广之”。《晋书》为正史,然而同书而对同一件事有着如此不一致的记载,这有点让人不可思议,而后人之辩论也便由此展开。疑者之据吾未细查固不能发一言,然据杨明照称“然皆铸词虚阔,弗之详论也”,以我所见刘盼遂之“申郭篇”而言,其论证也可谓“铸词虚阔”,实不如今人论证之深之详。论证郭象之庄子注是否窃自向秀,通行的做法是比较向郭注之思想异同(多参照《庄子序》和《难养生论》)。其一:如近人杨明照(1940)年通过辑录向注89则发现“与郭注同者四十有七,近者十五,异者二十有七”虽向注全文不可见然郭窃向“是有口莫辩矣”。其二:胡江

5、源于1981、1982年针对《中国思想通史》之郭象“窃书”说,展开辩难他认为该书中“郭象窃向秀注比照表》是片面的,而且它所依据的《晋书》本来就“不求笃实”,并称《通史》对向秀“崇有”思想的分析也存在着硬伤。其三:王宝珐(1993)从版本改编角度称,唐代学者在整理藏书时“将郭本《庄子》三十三篇三十卷改编成四篇十卷,并根据向秀注文对郭注作了改订和补充”。其四:值得一提的是王晓毅(1997)提出了向秀《庄子注》新说,认为其成书伴随了向秀的一生,另则向注可补充“西晋前期玄学发展”的“空白”,对于版权王认为郭融“向注”于己注,向

6、注遂遗失。其五:康中乾(XX)从史料厘定角度总结了向郭注的问题现状,并认为史料之可疑使论证有限,所以史料之外应参照“逻辑的方法”。二、“序”“注”问题的研究方法及其问题(一)通过对研究状况的考察可以发现,今之学者所运用之方法大致趋势为:史料整理__思想剖析一一逻辑支点。三者无法单列,于研究中总是混合的,但是各有侧重,然而仔细考察,三者皆有问题)史料整理之问题“序”之问题肇因于《宋会要辑稿》,此文献问题有:其一,“镐等以《庄子序》非郭象之文,因删去之”,“以”可做“以为”解也可做“因为”解,另只说非象文,但“依据”何在?

7、没有记录,后人由此含糊之记载而各有发挥,固均不足信;其二,真宗说“观其文理可尚,但传写讹舛耳”,同样可以合乎文理解为郭文或非象文;其三,《宋会要辑稿》本身是否可信?李耀南指出宋人有“该书之风”多“以意该书”。“注”之问题肇因与《晋书》。而《晋书》本身之记载就有明显的问题,《郭象传》称“窃为己有”,而《向秀传》则称“述而广之”,或可称为“《晋书》不可信?”胡江源文、康中乾文、刘运好文均有此种看法。若问题之因便是不可信的,今之学者又何以能辩?“序”“注”互证之谬是否有“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嫌?而郭象《庄子注》是否经过唐人依据

8、向注再加工?史料问题的核心在于:“序”之肇因《宋会要辑稿》无有“依据”记录,而“向注”己不在。所以,任何的史料整理都可提出“同样充分”的反证,如上我们所看到的那样,依据同样的史料我们完全可以得出相反的结论。(三)思想剖析之问题思想剖析,在这里指的是,不同学者在论证“序”“注”问题时,因为史料之可疑而进而通过“剖析”“序”与“注”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