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象《庄子注》的哲学方法探析

郭象《庄子注》的哲学方法探析

ID:13497957

大小:42.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7-22

郭象《庄子注》的哲学方法探析_第1页
郭象《庄子注》的哲学方法探析_第2页
郭象《庄子注》的哲学方法探析_第3页
郭象《庄子注》的哲学方法探析_第4页
郭象《庄子注》的哲学方法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郭象《庄子注》的哲学方法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郭象《庄子注》的哲学方法探析-哲学郭象《庄子注》的哲学方法探析罗 彩【摘要】郭象《庄子注》通过寄言出意、辩名析理、“迹”与“所以迹”的哲学方法来融合儒道思想,构建起独具特色的万物自生的本体论、性分冥极的人生论及内外相及的圣人论,以此解决当时社会有为与无为、社会体制与个人自由、名教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关键词郭象;《庄子注》;哲学方法中图分类号:B23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60(2014)04-0111-07作者简介:罗 彩,湖南宁乡人,(广州510275)中山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历史上任何新

2、哲学体系的建立都有其特别的方法。如果了解其方法,就好比有了解剖对象的锋利刀刃,能使我们进入到体系内部,深刻把握到它的内在意蕴与特点。生活在元康时期的郭象,经历了八王之乱及贵无、崇有两派的斗争,试图通过重新改造向秀的《庄子注》来解决当时社会的思想危机,调节有无、自然与名教之间的矛盾。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郭象在《庄子注》中运用了寄言出意、辩名析理、“迹”与“所以迹”的哲学方法,构建起独具特色的万物自生的本体论、性分冥极的人生论和内外相及的圣人论。一、寄言出意“言意之辨”作为魏晋玄学新的哲学方法,由汤用彤先生首先提出,目

3、前已被学术界广泛接受。“言”指外在言语,“意”指内在思想。故“言意之辨”就是研究言语和思想之间的关系。“言”、“意”关系早在战国时期的《周易》中就有涉及。在《周易·系辞》里,“意”指卦意,“象”指卦象,“言”指卦爻辞。依《周易》所示,每一卦所蕴含的意义是通过该卦的卦象来显示,而每一卦的卦象又是借卦爻辞来表显的。比如:“乾卦”代表刚健的意思,其以“天”或“龙”为象,而这一卦象又以“元、亨、利、贞”为言。针对“言”、“意”二者的关系,《周易·系辞上》论道:“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①另外,《庄子

4、·外物》篇也明确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②之后,到汉魏期间,名家援用言意之辨的方法来识鉴人伦、品评人物,其中以刘邵《人物志》为典型。作为正始玄学创始人的王弼更是以言意之辨方法为基础,构建“得意忘言”的新言意观,以此重新注解经典,体悟本末体用,实现了由汉代宇宙论向魏晋本体论的划时代转化。王弼的《周易略例·明象》通过分析意、象、言的关系来建构玄学“得意忘言”的新言意观: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然则,忘象者,乃得意者也。忘言

5、者,乃得象也。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③这段话包含两层意思:其一,“言”是理解“象”的工具,“象”是理解“意”的工具;其二,“言”不是“象”本身,“象”不是“意”本身,我们只有“忘言”才能“得象”,“忘象”才能“得意”。这里就暗含着“言尽意”(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和“言不尽意”(得意忘象、得象忘言)两种倾向。因此,到西晋元康时期,玄学清谈的第二个高潮中,伴随着“贵无”与“崇有”论战,言意关系再次成为学术热点,出现了以“崇有派”为背景的欧阳建的“言尽意论”和以“贵无派”为背景的“言不尽意论”①。在此情况下,既不同

6、于“崇有派”的“言尽意论”,也不同于“贵无派”的“言不尽意论”,郭象在吸收王弼“得意忘言”的基础上提出“寄言出意”,用以作为他注《庄子》的根本方法,从而表达他自己的思想。在《山木》的注中郭象说道:“夫庄子推平于天下,故每寄言以出意,乃毁仲尼,贱老聃,上掊击乎三皇,下痛病其一身也。”②这里,郭象明说是庄子论事的方法,其实暗指他自己注解《庄子》的方法。郭象“寄言出意”的哲学方法与其哲学思想密不可分。郭象注《庄子·逍遥游》开篇“化而为鸟,其名为鹏”曰:鹏鲲之实,吾所未详也。夫庄子之大意,在乎逍遥放达,无为而自得,故极大小

7、之致以明性分之适。达观之士,宜要其会归而遗其所寄,不足事事曲与生说,自不害其弘旨,皆可略之耳。③读《庄子》不能拘泥于“言”,“言”是为了“出意”,我们应“以言达意”。进一步推之,郭象的言下之意就是:我们要领略庄子逍遥的弘旨大义,就应不拘泥于表面的言语和细枝末节,其实庄子真正的逍遥是无为而自得,大小之物各明其性、各尽其极。而庄子“逍遥”的原意则是指:逍遥乎物外,任天而游无穷④。郭象将“逍遥”原意作了一番改变:由超越尘世的“物外”变为社会秩序内的“性分”,由绝对的“无穷”变为相对的“冥极”,由“游心”变为“游世”。在此

8、,郭象正是以“寄言出意”的哲学方法来建构其性分冥极的人生论。同时,在《在宥》篇中,郭象亦通过“寄言出意”的方法建构其万物自生的本体论。郭象注“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句曰:窈冥昏默,皆了无也。夫庄老之所以屡称无者,何哉?明生物者无物而物自生耳。自生耳,非为生也,又何有为于已生乎!⑤郭象用这种“寄言出意”的方法,寄旨于庄老有“无”之言,而出其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