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517049
大小:67.94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9
《关于“工学结合”视野下高职德育目标与内容的建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工学结合”视野下高职德育目标与内容的建构论文摘要:从“工学结合”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出发,探讨了“工学结合”视野下德育的目标与内容体系的建构问题,提出高职德育目标定位应体现多元性,突出层次性;德育内容建构应体现综合性,突出职业性的建构思想,以期推动“工学结合”环境下高职德育工作的不断改革创新。论文关键词:高职德育;目标;内容;建设“工学结合”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和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这既给高职院校的整体改
2、革指明了方向,也对如何做好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课题;积极探索并构建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德育体系,是当前复杂形势下高职德育工作者的重大使命和责任。本文仅就高职德育的目标定位、内容建构作探讨分析,以期推动“工学结合”环境下高职德育工作的不断改革创新。一、德育目标定位:体现多元性,突出层次性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我国教育部将其确定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以德治国’的思想,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大学生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理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引
3、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德育工作贯彻落实国家统一的德育教育目标,切实提高德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要悉心研宄高职教育的特点,构建一个能反映不同教育主体需要并能相互融合的多层次的德育目标体系。(一)尊重不同主体对教育目标的选择高职教育的参与主体是多元的,它包括了国家、社会、学校、教师、家庭、受教育者等多方面。不同的教育主体,对教育的具体目标的选择是有所不同的。如社会及用人单位的目标选择主要是“好公民”和“有用的人”;学生和父母作为受教育者他们的目标选择最主要的是修身
4、成才;学校和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他们所拥有的教育目标融合了办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不同要求,但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下,通常又有着符合某种特定德育目标的“学校角色”。高职教育具有很强的职业性、应用性、岗位性的特点,高职德育的目标定位,首先必须考虑不同教育主体对教育目标价值取向的多元性因素,充分尊重各参与主体对教育目标的选择,认真分析各参与主体目标的具体定位。因为:第一,目标的定位与确立其本身是缘于人们不断发展的需要,其目的是促使人们以积极、主动的态度不断调整自己的目标。目标是内在的,不是由外部因素强加的。外来的目标只有到得实施者的认同,并成为实施者的
5、目标才能真正发挥作用。第二,教育的对象是人不是物,教育的过程不是工业生产上的单向过程,而是一个在多维时空中多方参与、多向互动的过程,如果忽视了体现受教育者能动性的目标因素,教育者的目标所能实现的程度也就会大打折扣。(二)注重不同主体教育目标的有机融合高职教育参与主体目标的差异性,要求我们在尊重各参与主体目标选择的同时,还应求同存异对目标进行有机整合,以实现德育目标的和谐统一。第一,高职德育教育目标要与国家目标、社会要求相统一。德育目标的设定首先要按照国家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规格要求,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
6、德育目标的设定还要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应用性、岗位性特点,全面地反映社会发展与行业发展的现实需要,突出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突出职业人培养的德育目标,突出职业道德、职业价值观念、职业精神等内容教育;高职德育教育不应也不能仅仅将“学校人”作为德育的理念目标,而应将“校园人”与“社会人”、“职业人”的统一,将好学生、好公民、好员工的培养作为全新的德育目标。第二,高职德育目标要与学生修身成才目标相统一。高职学生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他们最基本、最迫切的需要是希望通过接受高等职业教育让自己有一技之长,使自己尽快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被社会所欢迎的人,
7、并以此来报答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是否有利于自己成为有用的人才,是否有利于自己的全面发展和道德需要,是学生及其家长们接受高职教育的目标所在。高职德育应以高职生修身成才为落脚点,按照高职生修身成才的规律和发展的现实需要构建教育内容体系。在目标统一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应使高职生尽快适应高职教育的特点与学习要求,具有自我学习的能力;二是应根据高职生人格发展和心理生理特点,向他们提出对自己、对社会、对国家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的教育目标。(三)建立多层次的德育教育目标体系当前,高职德育目标还缺乏层次性,存在着重社会目标、轻个体目标,重知识目标、轻
8、能力目标,重理想目标、轻现实目标的倾向。从实践来看,缺乏层次的德育教育目标很容易导致基本的思想品德要求被忽视而无法落实;面对与实际脱节的目标要求,极易使学生在学校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