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范式转换的新取向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范式转换的新取向

ID:22495702

大小:75.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0-29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范式转换的新取向_第1页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范式转换的新取向_第2页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范式转换的新取向_第3页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范式转换的新取向_第4页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范式转换的新取向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范式转换的新取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我国公民政治参与范式转换的新取向政治参与是公民在政治运行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图和利益以影响国家政治决策和国家行为的活动。它是现代社会民主制度赖以存在的基础,也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在不同国家或者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条件下,由公民政治参与心态、意识、规则、行为方式、目标模式和价值取向等诸方面所构成的参与范式是不完全相同的。政治参与范式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参与成熟程度的标尺,也是影响政治发展持续性的关键变量。因此,依据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实际自觉转换和更新政治参与范式使之适应变化了的形势,是每一个国家政治发展必须正视的基本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2、一心一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和实际行动,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深层次全方位改革,打破了政治经济不分的一元化从属结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起来;以宪法为根本大法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确立,使各法律主体之间的关系及其行为步入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规范化、制度化新阶段;政治体制改革在党的领导下正在有步骤、有秩序地向前推进,党政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国家机关内部、政企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关系的重组、配置,都开始朝着合理化、合法化的方向发展;公民政治参与的知识、技能也有所提高。由此决定,我国改革开放前所特有的、与社会

3、生活实际不相一致的非常态政治参与范式也出现了向常态政治参与范式转换的基本取向。一、从传统的革命型政治参与向建设型政治参与范式转换“革命”是本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基本形态和主旋律,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制度创新的工具性、价值性手段。革命型参与范式的特点之一是它以大规模群众性、周期性政治运动为参与的基本形式。就其功能而言,它曾为中国社会形态的更替、人民政权的产生提供了强大的政治基础和动力支持,但在建国之后却给远未成熟的政治和社会制度以冲击和破坏,产生了巨大的负效应。特点之二,革命型政治参与以对原有的政治秩序、政治格局和政治体制的否定为取向。从维护法制的视角来看,革命

4、型政治参与的发展进程总是有“非法”或“违法”参与和暴力或准暴力参与相伴随。这既体现了革命所具有的质的规定性,也集中反映了人们对“革命”含义的一贯理解。对剥削制度而言,革命型政治参与是必需的,但以此来“变革”革命自身发展结果的新制度则不符合逻辑。特点之三,革命型政治参与以“先破后立”的思维逻辑安排政治运行秩序。“从乱到治”,从“大乱达到大治”被看成是政治发展必然的常态现象。因此,崇尚参与的无序性、自发状态及其所具有的极大冲击力,并以此作为政治跳跃式发展的先决条件便成为革命型政治参与的应有之义。改革开放以来历史条件的变化使革命型政治参与范式的终结成为必然,取而代之的则是建设型

5、政治参与范式。尽管这一范式离成熟状态还相差甚远,但其标志性主要特征却已显露出来。首先,在参与取向上我国公民表现出积极的建设性心态和行为模式。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虽然其在政治体制和运行机制层面上尚不完善,但却为现阶段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了制度化的基本框架和保障。从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实际来看,除1989年政治风波中极少数人提出否定我国基本制度的主张外,应该说,20年来不论是通过协商对话、建议批评,还是以新闻媒介或其他形式表达自己思想和见解的政治参与,坚持基本制度不动摇己成为一种共识。近年来,一些地方因农民负担不合理、腐败现象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而出现的干群

6、关系紧张问题,因下岗而导致的部分职工生活上的暂时困难等,都曾引发过诸如集体上访、集会等形式的公民政治参与。尽管其参与的具体要求各不相同,但希望通过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来完善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建设性心态和行为模式则是一致的。其次,坚持政治参与方式的合法性。以合法方式、和平手段、合法渠道进行政治参与,通过影响政府权威性价值、资源和财富的分配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建设型政治参与范式已为多数人所认同和运用,这己是不争的事实。它一方面是基于人们对过去所出现的“非法”或违法参与而使公民权利难以得到保障的沉痛教训的反思,另一方面则是我国初步形成的、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为公民合法的政治

7、参与提供了制度化的准则和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基本路径。同时,历次全国性的普法教育、新闻媒体传递的大量的有关信息以及人们的实践经验等也使参与行为合法性成为一种共识,非法参与则往往成为众矢之的。再次,在参与目标的选择上以“利己而不损人”为准则。在我国,剥削阶级作为一个完整的阶级己经被消灭,公民的绝大多数已属于人民的范畴。但是,由于多种所有制成份并存和市场经济的推动,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利益多元共存的格局。通过政治参与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并以“利己而不损人”的公民权利准则看待他人利益己是当今人们的全新意识。因此,在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