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邦大旱》句读献疑

《鲁邦大旱》句读献疑

ID:22493682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9

《鲁邦大旱》句读献疑_第1页
《鲁邦大旱》句读献疑_第2页
《鲁邦大旱》句读献疑_第3页
《鲁邦大旱》句读献疑_第4页
《鲁邦大旱》句读献疑_第5页
资源描述:

《《鲁邦大旱》句读献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鲁邦大旱》句读献疑《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鲁邦大旱》第三简与第四简之间有一段文字,马承源先生释为:“子赣曰:‘否也,吾子若重名其欤?如夫政刑与德,以事上天,此是哉。若夫毋薆圭璧币帛于山川,毋乃不可。……”[1]依马先生的理解,子贡之答语一直到第五简“何必恃乎名乎”方才结束。其实,对“毋乃谓丘之答非欤”这样一个简单的是非问句,只要回答“是”或“否”即可,无需这长达一百零三字的大段展开;而且,在先生面前大发议论并且连用两个反诘问句(“何必恃乎名乎”),这样做很不合情理,常人不为也,况子贡乎?第三,如果“吾子若重名其欤?”

2、[2]一语出于子贡,而“吾子”当然指代孔子,则是子贡怀疑孔子重名,但从全文看来,重名与瘗圭璧币帛于山川为一事,而与“政刑与德”(实也)适相反对,此正孔子所明确反对之事。如此,则不仅本简文意自相违忤,即全文亦不可解。第四,笔者广泛检索文献中“吾子”一词的语例,确知该词用于上对下或平辈间的敬称,未见用于下对上的例子。综合上述四点,笔者以为,需要重新考虑这里的句读和释文,并进而讨论有关对话的归属。首先,“吾子”乃孔子对子贡的敬称,下文二处“何必恃乎名乎”皆孔子教诲子贡之语,只有这样,才能使子贡一扫唐突失礼之嫌,也与孔子谆谆教诲的一贯风格相

3、符。其次,“否”下之字当依何琳仪先生释为“繄”,属下读,为语首助词。[3]“繄”字在前后二个问句之间,当读如同样为语首助词的“抑”,意义相当于“或者”,这样就能使文气贯通起来:出遇子赣,曰:“赐,尔闻巷路之言,毋乃谓丘之答非欤?”子赣曰:“否。”“繄吾子若重其名欤?”[4]按:孔子第二问到此为止。“巷路之言”与第二简孔子在哀公面前所说的“庶民知说之事”相关。[5],子贡答乃师曰“否”,表明他明确站在先生一边,主张要重修刑与德。接着孔子就瘗祀一事向子贡发问,遂有以下子贡的答辞。“女(如)夫政刑与德,以事上天,此是哉。女(如)夫毋薆(瘗

4、)圭璧币帛于山川,毋乃不可?”[6]子贡之答辞至此,其中可分二层意思:第一层:“如夫政刑与德,以事上天,此是哉。”这是子贡的肯定性回答,所述内容乃照应第一、二简孔子答鲁哀公之语:“邦大旱,毋乃失诸刑与德乎”、“不知刑与德,政刑与(德)”[7];第二层:“女(如)夫毋薆(瘗)圭璧币帛于山川,毋乃不可?”这是子贡的疑问,针对第二简孔子“毋薆(瘗)圭璧币帛于山川”的话而发。以下是孔子对子贡的释疑解惑:“夫山,石以为肤,木以为民。如天不雨,石将焦,木将死,其欲雨或甚于我,或(又)必恃乎名乎?夫川,水以为肤,鱼以为民,如天不雨,水将涸,鱼将死

5、,其欲雨,或甚于我,或(又)必恃乎名乎?”[8]以上文字又见于《晏子春秋·内篇谏上·景公欲祠灵山河伯以祷雨晏子谏》和《说苑·辨物》,唯后二者俱将语主属诸晏子,在用语亦基本一致,应出于同一版本,其用词造句反不如简文凝炼,疑刘向编撰《说苑》时未见过属于简文版本的这类文字。第五简“或(又)必恃乎名乎”之后,尚有“孔子曰”,这或许是马先生将此前文字归于子贡的原因之一,其实,在《礼记》中“子曰”成群结队而中间无其他内容穿插者所在多有,譬如:子贡越席而对曰:“敢问何如?”子曰:“敬而不中礼,谓之野;恭而不中礼,谓之给;勇而不中礼,谓之逆。”子曰

6、:“给夺慈仁。”子曰:“师,尔过;而商也不及。子产犹众人之母也,能食之不能教也。”(《仲尼燕居》)曾子问曰:“除丧则不复昏礼乎?”孔子曰:“祭,过时不祭,礼也;又何反于初?”孔子曰:“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取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三月而庙见,称来妇也。择日而祭于祢,成妇之义也。”(《曾子问》)曾子问曰:“卿、大夫将为尸于公,受宿矣,而有齐衰内丧,则如之何?”孔子曰:“出,舍于公馆以待事,礼也。”孔子曰:“尸弁冕而出,卿、大夫、士皆下之,尸必式,必有前驱。”(同上)孔子曰:“射之以乐也,何以听,何以射?”孔子曰:“士

7、,使之射,不能,则辞以疾。县弧之义也。”孔子曰:“三日齐,一日用之,犹恐不敬;二日伐鼓,何居?”孔子曰:“绎之于库门内,祊之于东方,朝市之于西方,失之矣。”(《郊特牲》)儒家后学不厌其烦地引用孔子的语录,犹如春秋战国著述中不厌其烦地引用《诗》、《书》,亦其时言说习惯和著述体例有以致之,不能视为区别言主的特征。最后,在马先生隶定的基础上,将重新标点的《鲁邦大旱》附录于后,以求正于高明:鲁邦大旱,哀公谓孔子:“子不为我图之?”孔子答曰:“邦大旱,毋乃失诸刑与德乎?唯……”(第一简,下残缺约二十字)……之何哉?”孔子曰:“庶民知说之事,视

8、也,不知刑与德,如毋瘗圭璧币帛于山川,政刑与(德)……”(第二简,下残缺约十八字)出遇子赣曰:“赐,尔闻巷路之言,毋乃谓丘之答非欤?”子赣曰:“否。”“繄吾子如重名其欤?”“如夫政刑与德,以事上天,此是哉!如夫毋瘗圭璧(第三简)币帛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