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类药物的应用论文(共2篇)

头孢类药物的应用论文(共2篇)

ID:22098287

大小:60.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7

头孢类药物的应用论文(共2篇)_第1页
头孢类药物的应用论文(共2篇)_第2页
头孢类药物的应用论文(共2篇)_第3页
头孢类药物的应用论文(共2篇)_第4页
头孢类药物的应用论文(共2篇)_第5页
资源描述:

《头孢类药物的应用论文(共2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头孢类药物的应用论文(共2篇)第1篇:探究不同浓度的头孢类药物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与青霉素类药物同属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青霉素类药物一样会引起不良反应。尽管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过敏反应较青霉素类药物少见,但近年来与其相关的皮疹、哮喘、药热,乃至过敏性休克.死亡等报道屡见不鲜,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用药安全。综合多个文献可知,两者引发过敏反应的抗原决定簇不尽相同。有青霉素过敏史患者,头孢过敏的几率大致在5%-10%之间,远高于无青霉素过敏史者。但青霉素皮试阳性并不能预示头孢菌素变态反应是否发生,用青霉素皮试代替头孢菌素皮试无意义。对于头孢类药物的皮试,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要求和标准。

2、本文通过采用不同浓度的头孢类皮试液进行皮肤过敏试验,并进行观察和比较,以探求合理适宜的皮试液浓度。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6年10月一2010年5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共1519例,其中男725例,女794例;年龄18-65岁,中位年龄35岁。所有患者均有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史:病历记录曾经发生过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包括口服.肌内注射或静脉用药过敏及皮试过敏。但所有患者无发生过严重青霉素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1.2试验药品注射用头孢替唑、主射用头孢硫脒.注射用头孢替安、主射用头孢地嗪。1.3皮试液的配制取药物1瓶加8ml生理盐水溶化,用10m的注射器测量该药物的总

3、量(即溶剂加溶质的总量)后,另加一定量生理盐水使药物溶液总量达10mj(1)根据计算公式:03+该瓶药物以“g”为单位的总剂量=第1次抽取的毫升数。如:每瓶为规格为05g的药物,根据公式取第1次抽取的药液,加生理盐水至1m,l则内含30mg药物。(3)取者用生理盐水)消毒,前臂横纹上3横指正中处与腕横纹皮纹平行进针,注射试液,使成直径05m的皮丘,拔针后切勿按揉。1.4.3结果观察:皮内注射20mn后观察皮试结果,如局部无红肿,皮丘、红晕直径1m为阴性;有红肿,皮丘直径>1m有局部发痒、伪足或有其他过敏症状者为阳性;对单纯直径>1m局部无发痒、伪足及其他过敏症状为可疑阳

4、性患者,在另一侧前臂用生理盐水作对照试验,如局部出现类似反应的为假阳性;如皮试结果阴性则应用头孢类药物,观察用药中及用药后患者的表现,若出现不良反应并不能排除为头孢替安所引发,则判断为假阴性[7]。1.4.4注意事项:头孢类药物皮试液原则上现配现用,存放于冰箱时间,注意不要让患者空腹受试,尽可能消除患者紧张害怕心理以免影响结果;对原有某些皮肤病的患者要注意区分;皮试前询问患者的用药史,明确24l内无应用抗组胺药、皮质激素等干扰皮试结果的药物;皮试结果对预防迟发性变态反应意义不大,本研究观察患者表现至静脉滴注完头孢类药物后30mn需要强调的是,皮试前、用药前、使用过程中以

5、及用药后都必须严密观察并随时做好抢救准备。一旦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可及早发现并及时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处理。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各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和似然比检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皮试结果2.1.1按皮试液浓度分组比较:3组的皮试阳性率及皮度假阴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皮试阳性129例,阳性率为85%总假阴性21例,假阴性率为14%。2.1.2按头孢类药物品种分组比较:4组的皮试阳性率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的皮试假阴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6、0.05)。2.2不良反应本研究过程中无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21个假阴性病例均发生一般的变态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经对症处理后均治愈。3讨论应用头孢类药物对青霉素过敏者进行用药前皮试,各个皮试液浓度不同的组别之间,采用X2检验和似然比检验,假阴性计,组间皮试阳性率有统计学意义;假阴性率的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显示,30040.05008/01的头孢类皮试液应用于有青霉素过敏史者进行皮试,在临床应用都是安全可行的。基于皮试液配制的简便性和可操作性,可考虑在皮试液浓度为300~500g/m范围内,令皮试液浓度数值与药品规格的数值呈倍数关系。如头孢替安的规格常

7、为025g瓶、05g顾,均为5001g/ml的倍数,基于试液配制的简便性和可操作性,可考虑采用浓度为5001g/ml的皮试液。对青霉素过敏者,应用头孢类药物与青霉素药物结构越相似,发生过敏反应的可能性越大12。若两者结构完全不相同,就不会发生交叉过敏反应。头孢硫脒与头孢替唑都属第1代头孢类药物,其结构和其他2种头孢类药物相比,与青霉素类药物的结构更为相似。因而头孢硫脒、头孢替唑与青霉素交叉过敏反应也较其他2种头孢显着增多。本研究结果符合2008年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高端论坛专家共识的观点:青霉素类与1代头孢的交叉过敏反应发生率明显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