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036904
大小:4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6
《关于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摘要:根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事业单位应当对实物资产进行定期清查,做到账账、账卡、账实相符”。高校国有资产是高校开展各项工作的基本保障,也是衡量高校办学规模、水平的重要指标。所以,分析当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来保障高校国有资产科学管理尤其重要。文章针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意识淡薄、认识缺失,管理不善、方式匮乏,盲B购置、缺乏效益,账实不清、流失严重,无形资产管理缺失等问题,提出健全体制、优化管理,强化监督、形成合力,优化配置、资源共享,监管无形资产、提高办学效益,淸产核资、杜绝流失,注重绩效、重视考评等对策来加
2、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关键词:高校;国冇资产;管理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2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飞速发展,高校国有资产规模也成倍增长,但高校管理者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能力未能与新形势相匹配。因此,分析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是当前高校管理的重要课题。一、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1.意识淡薄,认识缺失当前,高校国有资产购置的经费来源基本依靠财政拨款。正因如此,国有资产的经济效益责任高校木身无需承担,导致高校领导普遍缺乏两种意识:一是科学管理资产的意识;二是使资产保值增值的意识。同时
3、,对于校内存量资产管理的认识缺失,一是教育成本核算重要性的认识缺失;二是对国家投入的??有资产的地位、作用和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缺失。2.管理不善,方式匮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制度不健全;首先,国家尚未针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高校当前仅参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对校内国有资产进行管理,无法彰显高校自身特点;其次,各高校自行修订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难以做到及时修订更新,难以与新形势、新情况相匹配,造成实际工作出现诸多管理漏洞。二是机制不健全;首先是管理机制不健全,主要体现在国冇资产管理体制顶层设计与规划工作严重缺失;其次监管制约机制不健全,对国有资产的管理监督相互
4、脱节,未能形成监督合力。三是系统不健全;大多数高校近年来均配备了国有资产管理系统,但由于基础数据不真实、不完整或系统未能完全对接学校办公平台,使得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大打折扣。四是队伍不专业;冃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执行力底下,一是缺乏相关工作经验,二是缺乏基本的管理理念,三是对政策把控不准、不严,难以发挥国有资产部门应具备的管理职能。1.盲目购置,缺乏效益当前,高校二级学院大都“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现象严重,二级学院管理“碎片化”,资产配置、使用上很难进行有效地调剂,资源共享共用水平低。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仪器设备分散,常规仪器设备重复购置,各自为政、共享
5、程度低;二是“高精尖”仪器设备或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率低,造成闲置;既不利于仪器设备发挥效能,也不利于学科间横向合作和跨界交流。2.账实不清,流失严重长期以来,由于高校资产管理基础工作不规范等各方面因素,造成高校国有资产账实不清。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没有对学院利用创收收入购置的资产进行有效监督,学院没有将自筹资金购置的资产及时登记学校资产账上;二是外单位、企业或个人的赞助或捐赠资产入账登记手续不完备;三是己达到报废状态的资产未及时办理相应手续;四是己竣工验收的资产未及时入账。与此同时,在高校间的合并、重组与调整时期,高校通常将主要精力放在人事、组织、财务安排上,并未作全面的清产核资
6、,造成账账、账实不淸,甚至在此过程中变卖、贱卖、私分国有资产。高校国有资产流失主要在以下方面:一是在资产使用过程中的流失;往往是二级学院相关老师或学生保管不善引起的;二是处置过程中的流失;实际使用人缺乏节约意识,报废资产未经过严格的资产评估程序;三是无形资产的流失;由子无形资产不存在实物载体,难以对其进行评估,所以高校很多本应属于国有资产的科研成果、发明创造、专利权、著作权等无形资产未入账,造成流失;四是非转经过程中的流失;不少高校在校办产业创办之初,未报经有关部门批准,擅自将由国家投入形成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无偿划拨校办产业做经营性资产使用,且经营受益归属于校办产业,导致国有资产流
7、失。1.无形资产管理缺失高校作为国家开展学术研究的屮坚力量,无形资产首当其冲应是高校的重要资源。然而,在高校长期以来“重有形,轻无形”的不良风气盛行,无形资产的重要性依旧未能引起重视。高校在无形资产管理方妞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一是管理机构缺失,制度制定工作滞后,对无形资产的保护和利用难以推进;许多专利技术、著作等,往往只用于职称评定或申请课题,不给予重视、不加以运用,不统一管理、不评估入账;二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缺失,非专利权技术不及时注册登记;三是高校领导的市场观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