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网络舆情的分析与研判

第七章 网络舆情的分析与研判

ID:21850053

大小:933.15 KB

页数:41页

时间:2018-10-18

第七章 网络舆情的分析与研判_第1页
第七章 网络舆情的分析与研判_第2页
第七章 网络舆情的分析与研判_第3页
第七章 网络舆情的分析与研判_第4页
第七章 网络舆情的分析与研判_第5页
第七章 网络舆情的分析与研判_第6页
第七章 网络舆情的分析与研判_第7页
第七章 网络舆情的分析与研判_第8页
第七章 网络舆情的分析与研判_第9页
第七章 网络舆情的分析与研判_第10页
资源描述:

《第七章 网络舆情的分析与研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章网络舆情的分析与研判导言德国大众传媒学家、政治学家伊丽莎白·诺埃尔诺伊曼提出了著名的“舆论是社会的皮肤”的观点,而在当下,网络舆情已然成为社会舆情的“晴雨表”与“风向标”。因此,通过对网络舆情的分析与研判,可以有效掌握社会舆情的阴晴变化,进而对可能爆发的危机事件形成预警并及时有效地应对与引导,最终实现化解危机与风险、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CONTENTS1网络舆情分析与研判的基本要求2网络舆情分析与研判的基本程序3网络舆情信息分析与研判的基本方法4网络舆情分析与研判的指标体系1网络舆情分析与研判的基本要求网络舆情分析与研判:网络舆情分析与研判,是指

2、运用系统科学的程序与方法对监测与搜集到的网络舆情信息进行甄别、分析和归纳,去伪存真、删繁就简,提炼并整理出具有全局性、趋势性、指导性、预警性和线索性的信息的过程。这一过程是网络舆情工作的重要环节,它一头连接着舆情的监测与搜集,另一头连接着舆情的应对与引导,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一、立足全局网络舆情分析与研判就是要从监测与搜集到的大量信息中提取代表舆情趋势与规律的内容,找到影响舆情发展的关键节点,这就要求立足全局,不能被细枝末节迷惑。要做到立足全局,需要对我国社会所处发展阶段的特点与问题有深入正确的认识。网络社会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存在方式,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和传统

3、的社会结构,而且深刻地影响到人们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社会不同的是,网络社会改变了传统社会相对稳定的金字塔式的结构而使之变得扁平化。网络社会本质上是一个风险社会,政府、企业乃至个人的形象脆弱化,成为易碎品,社会危机将成为常态化的社会存在。二、及时准确(一)及时网络舆情的分析与研判中很大一部分是对危机事件的处理。危机管理理论视速度为第一原则。危机事件信息出现后应第一时间表态、第一时间发声,掌握舆论的主动权和事件处置的主导权。如果不能先发制人,被网络舆情牵着鼻子走,挤牙膏似的应对舆情,就容易陷入“塔西佗陷阱”。塔西佗陷阱:“塔西佗陷阱”得名于古罗马时代的历史学家塔西佗,就是指当公权

4、力遭遇公信力危机时,无论发表什么言论,颁布什么样的政策,社会都会给以其负面评价。网络时代,对公共事件的处理稍有不慎,或者日常工作中出现疏漏,都有可能陷入此种恶性循环。当一个部门失去公信力时,无论他们说真话还是说假话,都会被认为是在说假话。二、及时准确(一)及时信息发布是否及时,很多时候影响着舆情走向,并制约着应对与引导的效果。传统观点中有“黄金24小时”之说,网络媒体兴起后,又有人提出了“黄金4小时”的概念,即从危机事件爆发到相关责任主体第一次回应的时间不超过4小时。但是,当前政府管理模式受“层层请示汇报”的反应周期的影响,导致对舆情信息的分析研判与应对都相对滞后,这也是有

5、些群体性事件被激化的因素之一。当然,所谓“黄金4小时”,这里的数字不该教条地被看作确定时间,而是为了强调时效的重要性,要求突发事件发生后,相关责任主体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公开发声,对基本事实、事态性质、应对措施等民众关心的问题做出简要回答。二、及时准确(二)准确准确,是网络舆情的分析与研判工作的题中之义。准确包括以下几个层面:首先是信息准确,谣言在分析与研判阶段应被识别出来,并及时提请相关责任主体辟谣。其次是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准确判断舆情的发展趋势。特别要注意的是,在事件原因尚未清晰时,不宜简单粗暴地对事件进行归因,网络舆情分析研判人员应提示责任主体发言人避免使用一些刺激网

6、民心理、引发网民吐槽的敏感词。2网络舆情分析与研判的基本程序一、信息甄别信息甄别是指对监测和搜集到的网络舆情信息进行真伪正误的初步分析与鉴别。互联网的匿名性、复杂性使得真假信息鱼龙混杂,有些网络“大V”利用自身影响力散布谣言,而网络水军及网络公关公司的存在更是使得许多利益的权衡与博弈都披着“代表民意、为民发声”的正义外衣。而且,网络话语建构了草根与权贵冲突的话语图景和社会阶层对立的价值偏好,进而传播社会悲观情绪,形成群体极化。一、信息甄别(一)舆情与谣言1947年,美国社会学家奥尔波特(Allport)和波斯特曼(Postman)最早提出了谣言公式:R(rumor,谣言的能

7、量)=I(importance,谣言所涉及问题对于传播人群的重要性)×A(ambiguity,谣言证据的模糊性)。传播学者克罗斯在这一公式的基础上提出:谣言=事件重要性×事件模糊性×公众批判能力。网络传播的特点使得谣言比以往任何时候传播范围更广,影响更大,网络谣言对社会的危害性也比以往更大。一、信息甄别(二)真舆情与伪舆情网络的普及特别是社会化媒体的兴起,使得传统的弱势群体有了更有效地表达意见情绪、维护自身权益的通道。互联网也成为政府及企业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平台。而中国网民天然的“为民请命”的正义感也促成了一些突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