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生本课堂”的构建策略初探[论文]

语文“生本课堂”的构建策略初探[论文]

ID:21817838

大小:1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4

语文“生本课堂”的构建策略初探[论文]_第1页
语文“生本课堂”的构建策略初探[论文]_第2页
语文“生本课堂”的构建策略初探[论文]_第3页
语文“生本课堂”的构建策略初探[论文]_第4页
语文“生本课堂”的构建策略初探[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生本课堂”的构建策略初探[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语文“生本课堂”的构建策略初探语文“生本课堂”的构建策略初探语文“生本课堂”的构建策略初探浙江慈溪市匡堰镇中心小学(315333)陈莉亚[摘要]小学语文课堂倡导和推进“生本课堂”教学理念,旨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思维的参与。生本课堂必须落实在日复一日的常态课堂上:教学目标设计要重视过程与方法,课堂问题设计要给学生阅读、思考和感悟的时间,文本解读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词]生本课堂目标设计课堂问题文本解读[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5)34-026当前,小学语文

2、教学正在大力倡导和推进“生本课堂”教学理念。生本课堂,顾名思义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堂。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旨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思维参与的积极性。这种参与必须落实在日复一日的常态课堂上。一、教学目标设计要重视过程与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目标,就学生的“学”而言,知识与能力着眼于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着眼于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着眼于学生“乐学”。学生“会学”,才能真正“学会”,才能真正享受学习的乐趣,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一位教师给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酸的和甜的》

3、(第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认识9个生字,写好带“犭”的生字“猴、狐、狸”;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另一位教师给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第一课时)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认识“兼、仆、纳、丘、毫、授、佩”7个生字,能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等方法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等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学会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方法理解、感受孔子的品行,懂得学习要勤奋谦虚;学会提有价值的问题,根据问题深入学习课文。比较上述两位教师的目标设计,不论定位准确与否,就三维目标而言,第一位教师的目标设计缺少了“过程

4、与方法”的目标,如何让学生实现课堂目标,在设计里是看不出来的。而第二位教师的目标设计“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等方法”“学会提有价值的问题,根据问题深入学习课文”等,比较具体地体现了课堂指导学生实现“学会”目标的“过程与方法”。生本课堂,强调的是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教师教的真正价值是引导学生“会学”。因此,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的时候始终要有一个“会学”意识,也就是怎样让学生“学会”,时刻关注课堂上“过程与方法”的目标。二、问题的设计要给学生阅读、思考、感悟的时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学生阅读方法和阅读能力的培养目标是这样描述的:“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5、,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生“会独立阅读”。一位教师在引导学生品读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中的“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这个句子时,是这样进行的:先让学生找找这句话中表示盘古动作的词,圈出来;接着,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然后问:“这个‘抡’能换成别的词语吗?为什么不用‘拿’,要用‘抡’呢?‘猛劈’中的‘猛’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呢?从这两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能学着做做这两个动作吗?(叫几个学生做,并评价)

6、你的劲真大,那你能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吗?(评价)谁愿意和他来比一比?”这里,教师一连串的提问,学生一连串的随口回答,课堂看似热热闹闹,实际上学生根本没有深入文本,没有独立阅读、思考、感悟的时间,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人云亦云。语文新课标强调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看到“一粒沙中的世界”而不是给他“满满一车的沙子”。“问题导学”是教师在课堂上最常用,也是最有科学的方法。课堂上教师的问题设计,要有一定的宽度和深度,问题提出后要给学生阅读文本、思考感悟的时间,要让学生产生个性体验。这样,学生才能获得独特的感悟。上面这样一个

7、句子的品读,完全可以用这样的问题来引导:“你从句子中感受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带着你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句子。”在这里,教师要做的就是“倾听”和“欣赏”,用“倾听”去掌握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学习深度,用“欣赏”去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三、文本解读要符合学生的实际“一千个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个文本,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阅历的读者,解读肯定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这正如王夫之所云:“作者用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文本解读的内容很宽、很泛,程度可深、可浅。作为教师,要始终牢记,我们解读的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