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木前传》艺术浅析

《铁木前传》艺术浅析

ID:21736210

大小:65.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0-24

《铁木前传》艺术浅析_第1页
《铁木前传》艺术浅析_第2页
《铁木前传》艺术浅析_第3页
《铁木前传》艺术浅析_第4页
《铁木前传》艺术浅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铁木前传》艺术浅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铁木前传》艺术浅析    提要:孙犁为“白洋淀派”领军人物,其作品被文艺界视之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铁木前传》作为孙犁的最后一部小说,在他的创作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真实的现实主义创作、丰满的女性形象塑造、情理交融的抒情特征、童年的回响、独到的性格刻画和语言五个方面,对《铁木前传》的艺术特色,作一点粗略的探讨。   关键词:现实主义创作 女性形象塑造 抒情特征 童年的回响 性格刻画 语言   孙犁原名孙树勋,是我国现当代著名作家,其人为“白洋淀派”领军人物,其作品被文艺界视之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孙犁的作品以其秀雅、隽永的创作风格在现当代文学史上负有盛

2、名。从30年代到90年代,孙犁的小说创作大致经历了三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以《荷花淀》等作品为代表的40年代中后期;第二个高峰期是以《风云初记》、《铁木前传》为代表的50年代初期至中期;第三个高峰期是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即孙犁小说创作的晚期。《铁木前传》在他的创作中具有重要意义。这部中篇小说不仅是十七年文学园地里少有的奇葩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文坛上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现当代尤其是“十七年”文学中,《铁木前传》是一部非常独特的作品。与它的产生背景及题材大致相同的《三里湾》、《创业史》、《山乡巨变》等,虽然当初轰动文坛,而后又在文学史上地位显赫,但随着时间

3、的推移,在接受今人已经更新了的审美眼光评判时,却一减当年风采而显露出许多不足甚至破绽。而《铁木前传》却与之相反,当初受人冷落甚至非议,而今却经久弥香,风情益增。“十七年”文学中,长、短篇小说均获得长足发展,而中篇却很不景气;而《铁木前传》一枝独秀,成了“17年”文坛上最好的中篇小说。即使就孙犁自身创作而言,比他的名作《荷花淀》和《风云初记》等,也有很大的不同和超越。  孙犁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成长起来的第三代作家。他在冀中平原上土生土长,这块平原,令他流连眷念,心驰神往。历史条件和他个人的思想气质决定了他将冀中这块土地,作为他的文学创作的摇篮,这块土地上人民的生活,成为他

4、创作的酵母。与赵树理以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着重表现农民心理思想改造的艰难历程不同,孙犁小说的基调虽说亦是现实主义的,但他更侧重挖掘农民的灵魂美,追求诗的抒情性和风俗化描写,以诗情画意描绘出冀中平原的民风与民情。《铁木前传》就是这样的一部“孙犁式作品”,就如一朵荷花,“出于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溢清,亭亭净植”,以别具一格的风韵与群芳交相辉映,争奇斗艳。几十年来,风吹雨打,有的花木凋零了,而它却没失其风韵,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至今仍以清新、淡雅、隽永的风格,吸引着众多的欣赏者。《铁木前传》缘何具有如此长久的艺术魅力?孙犁小说中真实的现实主义创作

5、、丰满的女性形象塑造、情理交融的抒情特征、童年的回响、独到的性格刻画和语言是他的艺术魅力之所在。本文就此五个方面,对〈铁木前传〉的艺术特色,作一点粗略的探讨。  代发联系7729303,13957092437.   真实的现实主义创作  十七年的文学作品在1951年文艺整风运动之后,“人道主义”“人情美”“人性美”就逐渐演化为文学的“禁区”。除茹志鹃、王愿坚等极少数作家还表现了存在于人物(特别是英雄人物)身上的那种真实而丰富的人情美、人性美之外,其他绝大多数作家在刻画人物时,则一般都有意强调突出人物的阶段和斗争属性,而逐渐剔除了人物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从而塑造出了一

6、批共性有余而个性不足、特别是缺真情实感的人物形象。因此,虚假、浮夸的“革命现实主义”充斥文坛,历来为人们所诟病,成了“十七年”文学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孙犁却冲破了这种似乎共同约定的规范。在具体创作中,他没有刻意去表现敌我、阶级之间的生死搏斗,而往往是通过敌我斗争或社会改造的背景来表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伦理情趣,描写人民之间的美好感情,以折射特定规范下的人情美,人性美,并且人情和人性的优美被提到诗化的高度。孙犁的这种源于现实生活的“真实的现实主义”因此表现的尤为可贵,为〈铁木前传〉赢得了广泛的认可。  在题材和内容上,孙犁少了几分矫饰、浮夸,而多了几分真诚、真实。注目社会运

7、动,投身并直接表现社会重大变革,具有强烈鲜明的政治色彩,是当代前十七年小说创作在题材和内容上的普遍特点。那时,面对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作家的政治热情被高度激发;在现实和历史面前,他们都感到必须以新的政治眼光来观察和表现社会生活;在具体创作中,大家则都不约而同普遍地追求重大的社会题材,追寻现代历史上重大事件,创造文学的史诗性效果,孙犁这种严谨遵循现实的态度,也使他对新社会的新生活持清醒、冷峻的态度。在建国初十七年,当人们开始感到运动“左”倾的时候,当许多作家包括曾以深刻的现实主义而著称的老作家如老舍、赵树理、柳青等纷纷作了一些夸饰生活的作品的时候,孙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