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606605
大小:5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3
《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归属感和道德决策的关系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归属感和道德决策的关系研究【】通过对125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探讨心理控制源、归属感与道德决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心理控制源、归属感和道德决策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心理控制源、归属感和归属感前因对道德决策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关键词】归属感;心理控制源;道德决策;中介作用 【】G64【】A 【】1007-4309(2012)07-0030-1.5 层出不穷的不道德事件对高校道德现状带来的冲击,使得我们必须关注大学生的道德心理。不管是我国的马加爵案还是美国的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追溯这些行为,可以发现人际
2、障碍所引起的归属感受挫是其重要原因。Hagerty(1992)认为,归属感是个体在某种程度上参与到群体中或环境中,并感受到自己在其中扮演了一种特殊的角色而产生的一种认知和体验。在心理学领域,道德决策指的是“个体产生的一种道德判断过程,此过程包含了对某一道德问题的觉察、进行道德判断、建立道德意向和实施道德行为”。心理控制源作为道德决策的主要影响变量一直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心理控制源是指对行为或事件结果的原因归类,而强度和预期是形成控制源的基础。综上所述,从大学生归属感现状出发,研究心理控制源、归属感和道德决策的关系不仅能为归属感的调节、不道
3、德行为的降低等干预实践提供实证支持,也有利于整个社会对相关理论成果的有效利用。 一、研究方法 被试与取样: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东北5所高校抽取1250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收回有效问卷1163份,有效率为93.04%。 研究工具:归属感问卷:采用Hargerty(1995)等编制的归属感问卷,包括心理状态、前因两个分量表。采用里克特4点评分,得分越高说明归属感水平越高,信效度良好。 道德决策情境测验:对Martin(2004)的道德决策问题进行修改,形成符合本研究被试的道德决策问卷。采用里克特5点评分法,得分越高表示被试
4、越容易做出不道德决策。 心理控制源量表:采用Levenson(1981)编制的心理控制源量表,包括了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机遇等三个部分。采用里克特5点评分。 数据分析:所有数据在SPSS18.0上进行处理和分析。 二、研究结果 心理控制源、归属感和道德决策的相关。从表1可知,心理控制源、归属感和道德决策三者之间在0.01水平上存在显著相关,这为下一步的回归分析奠定了数据基础。 注:*p<0.05**<0.01***p<0.001下同 心理控制源和归属感对道德决策的影响。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先控制其他变量
5、之后,进一步探讨心理控制源和归属感对道德决策的预测作用。结果见表2。 与最初的假设一致,在控制了其他变量之后,心理控制源和大学生的归属感对道德决策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对变异的解释量增加了6%。 三、分析与讨论 研究发现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归属感前因和归属感对道德决策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个体的归属感越低,越容易做出不道德决策。结合以往的研究来看,归属感的缺失会引起学生认知和情感上的消极体验,而这种负性的认知和情感正是直接影响学生攻击、破坏等不道德行为的内部驱力,尤其是在社交行为上这种现象更为明显。高归属感的个体遇到问题时更容易想到周围的人
6、和组织,也更容易寻找和相信周围人的帮助。因此,可以确认提高学生的归属感对提高道德决策是有利的。 高内控性的个体道德决策水平更好,而高重要他人归因的个体和相信机遇的个体显示出更低的道德决策水平。这是因为内在性的学生认为人必须对事情的结果负责,因此具备独立自主的品质,有较强的交往欲和灵活性。而外控者则刚好相反。研究还证实,前因对道德决策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也就是说,重视归属感的学生如果期望和现实间的差距过大,产生的失落感也更大。这种差距很有可能影响学生的消极情感,进而产生不道德行为。 总的来看,提高群体的魅力和内涵来对个体产生吸引力进
7、而提高个体对群体的归属期望是间接提高个体道德决策的有效手段。同样,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来提高他们对归属感重要性的认识也是提高道德决策能力的有效方法。 研究探讨了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归属感和道德决策的关系。确定了心理控制源、归属感和归属感前因对道德决策的影响。据此,建议心理健康教育中应把重【】通过对125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探讨心理控制源、归属感与道德决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心理控制源、归属感和道德决策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心理控制源、归属感和归属感前因对道德决策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关键词】归属感;心理控制源;道德决策;中介作用
8、 【】G64【】A 【】1007-4309(2012)07-0030-1.5 层出不穷的不道德事件对高校道德现状带来的冲击,使得我们必须关注大学生的道德心理。不管是我国的马加爵案还是美国的弗吉尼亚理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