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554910
大小:61.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2
《传播学视角下的中国民俗文化语篇翻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传播学视角下的中国民俗文化语篇翻译传播学为中国民俗文化语篇的翻译提供了理论依据。中国民俗文化语篇结构紧凑,语言通俗而富于艺术性,其翻译策略包括“音译+直译”、“增补”、“明述”,“减省”、“合译”、“逆译”与“转译”等七种。在文化传播过程中,译者应尽力排除理解“噪音”,同时考虑受体因素与文化渗透问题。当今文化日趋全球化,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民俗文化作为其中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繁荣的不竭源泉。中国民俗文化源自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的文化积淀和历史传承,是我国特色文化的精华,属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要想使其在全世界的范围内都得到广泛的宣
2、传和认知,翻译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国力的日益强盛,中国民俗文化翻译作为一种跨越地域、跨越民族、跨越语言的信息传播活动,对于在全世界范围内弘扬我国独特传统文化意义非凡。一、中国民俗文化语篇翻译的传播学理论基础美国政治学家、传播学先驱哈罗德.拉斯韦尔指出传播有三种社会功能:守望环境、协调社会以适应环境以及使社会遗产代代相传[1]。传播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近年来已经影响到国内翻译界。从传播学角度看中国民俗文化语篇的翻译,是把翻译学置于传播学的理论框架中进行研究。根据传播的基本模式“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传者→效果”,这一过程可以解释为:在一个完整的信息传播过程中传播者需要将信息进
3、行编码,然后通过媒介传递给受传者(受体),受传者接收信息后需要解码,解码后又需要再一次编码从而将信息解读的反馈内容再传回给传播者,传受双方互为传播过程的主、客体,都要编码和解码。所谓编码,就是将信息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表示出来,所谓解码,是将接收到的经过编码后的语言符号还原为信息。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必定有其特定的受体,这些受体可以理解为读者,他们不仅仅是传播活动的参与者,更是传播效果的反馈者。中国民俗文化语篇的翻译,是一种对外传播信息的手段。其基本环节包括理解和表达。理解即解码,即从传播者那里获取原语语义及其文化信息。而表达就是二度编码,是带着理解了的信息,用译语在其社会文化语境中进行有效
4、交流,它以符合译语的语言规则为条件,与译语所属的社会文化因素相融合。受传者接收的信息有赖于译者对信息的二次编码,其中译者编码的误差,中西文化差异,受体自身水平及其对信息的理解限度在其传播过程中形成噪音。在传播过程中,噪音就是阻碍信息传播的因素。因此,为使中国民俗的跨文化传播顺利进行,在翻译时需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来减低噪音,提高文化信息的传播效率。二、中国民俗文化语篇的特点中国民俗文化涵盖天文地理、风土人情、饮食娱乐、宗教信仰、节庆婚嫁、中医武术、民间建筑等,内容丰富,是以介绍性、说明性为主的文本。它通过对事物的准确描叙,词语的渲染,来感染观众或听众,使其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和意义,力求收
5、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其语篇有如下特点:1.语言通俗、平易,读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因为民俗文化介绍与解释通常是对所描述事物画面的补充,是通过语言表达来宣传的。2.紧扣实物和形象进行解释说明。行文结构紧凑,语句之间衔接性强。3.注重艺术性。民俗文化文本不是空洞的说教,它通过形象的语言实物进行描绘,是说明和描写的结合,既客观忠实于事物本身又兼具文学美感,能吸引读者或听者。三、中国民俗文化语篇的翻译策略民俗文化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和生活方式,生动地表现了民族情感、思想和智慧,是一个民族的真实写照。民俗文化所涉及的知识面广,这是由民俗文化的综合性、文化性和交叉性所决定的。中国民俗文化翻译的主要功
6、能主要是向潜在的外国读者介绍和宣传中国古老的文明和独特的文化,以引起他们对中国文化的深厚兴趣,刺激他们来中国旅游的动机。因此,民俗文化资料的翻译主要目的一是吸引游客参观,二是传播中国文化。前者要求译者要从译文读者角度出发,对信息进行适当调整,注意译文的接受效果;后者则要求译者尽量保留中国文化,尽可能多地宣传中国文化,因此,该类文本翻译必须忠实地传递信息,尽可能减少“噪音”,为吸引游客和传播中国文化这一目的服务。在风格上,其翻译要求言简意赅,可读性强并能引人入胜,这是因为这类文本的阅读者主要是外国游客或对中国文化倍感兴趣的外国研究者。以下通过具体实例探讨几种翻译中的语篇处理策略:(一)音
7、译+直译对于一些发音容易、且不容易产生歧义的文化现象,可以采取“音译+直译”的方法。例: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驴皮影”等,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民间戏剧艺术表演形式。ShadoedinChina[2].上例中,对“皮影戏”这种文化的解释直接翻译,言简意赅;而其各种俗称均采用音译,在发音方面易于为译语受众模仿,且在传播中国的特色文化方面起到了“汉化”作用。(二)增补从传播学角度看,增补的目的主要是降低文化传播中的干扰音素“噪音”。例: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