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466596
大小:2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2
《高职学生学习心理背景影响因素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职学生学习心理背景影响因素研究 一、高职学生学习心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是中国当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扩招的大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承担者和助推者。然而,经济全球化为高职院校带来了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为摆脱困境,一些高职院校放低招生要求,导致高职院校教学质量逐步下降,高职学生素质普遍偏低。知识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足、学习氛围不浓厚成为高职院校不得不正视的客观现实。笔者结合自身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经验观察和对学生的个人访谈,发现高职学生存在不少学习心理问题。 1.学习目标模糊不清 进入高职院校后,一些学生缺乏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全面正确的理解,
2、认为接受高职教育只是为了日后能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因而对日常学习缺乏兴趣,上课只为应付教师的签到点名,逃课、补考甚至于考试作弊现象愈发普遍。能够顺利通过考试,拿到毕业证成为了大部分高职学生的学习目标。过于功利化、实用化的学习目标对高职学生缺乏持久、正面的激励作用,从而造成学生对学习的应付心态,在课堂上也习惯被动接受知识,完全依赖教师。学生兴趣不浓、主动性不够,其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2.学?兴趣不足 与高中应试教育不同,高职院校的学习安排相对宽松。面对自由的高校氛围,习惯了中学阶段灌输式教学模式的高职学生对课余时间缺乏合理安排,往往将学习和娱乐本末倒置,沉迷于校园活动、网络世界。在缺乏约束
3、和压力的情况下,动力不足,丧失了主动探究学习的兴趣,逐渐对学习产生倦怠情绪,导致逃课等学习懈怠行为出现。 3.学习情绪不稳定 高考失利给部分高职学生带来了极大的挫败感,加上社会环境对高职院校的片面评价,使得高职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动力,极易为自己贴上“不如人”的标签。高职学生由于对自己缺乏足够的自信,在面对未知的各项高职专业学习的挑战时,畏难情绪较为严重,也易引发心理压力大、急躁不安等焦虑情绪。 二、高职学生学习心理背景影响因素分析 作为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高职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延缓偿付期”。在这个阶段,高职学生情绪激动、思想活跃,但同时具有情感易躁动、存在不少心理矛盾的特点。由于正
4、在向成人时期过渡却又未完全接触社会,高职学生急需经历角色转换和适应社会的过程,社会发展、环境变动、文化变迁等因素密切关乎高职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进而影响到其知识观、学习观和个人发展。故高职学生所处的环境背景对其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1.教育影响因素 (1)高职教育生源的复杂性。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本科教育,高职院校生源更为复杂。第一种是高职院校中招生范围最为广泛也最为普遍的通过国家统一高考成绩录取的普通高中毕业生;第二种是各省自行组织考试,对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进行考核,符合标准者选拔进入高职学习;第三种生源来自初中毕业生,通过一定考试,合格
5、后可接受中职和高职五年的连贯学习;最后一种对接受成人教育并考试合格的学生开放。作为高职学校学习的主体,高职学生具有学习经历不同、层次不一、理论基础相对薄弱的特点,生源组成的多元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高职学生管理的复杂性,同时也为营造良好的高职学习氛围带来了困难。 (2)高职课程构成的不合理性。高职教育的首要培养目标在于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以综合性、实用性的能力为中心的教学导向折射到课程设置上,使得高职课程具备浓厚的职业色彩。但是在具体实施高职教育的过程中,部分院校功利性意识太强,为扩招和提高就业率,重短期效益,缺科学规划,课程设置粗放,课程内容质量不高,往往难以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6、在教学安排上,过分强调实践性教学,过度追求学生的社会实践、企业实习,忽略理论传授和知识学习,这势必会给学生带来“理论知识无用”的观念,认为书本上学来的知识对日后工作实践没有多大用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社会影响因素 (1)国家制度的大力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教育诞生于改革开放之初,历经三十多年的演变与发展,现如今高职教育已成为我国培养人才模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强调“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精神,教育部在2015年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提出“建设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
7、”的要求,这些皆表明国家在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条件、师资建设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并迈入了质变发展的新时期。 (2)就业招聘的不公正对待。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社会竞争愈加激烈,就业形势越发严峻,就业岗位逐渐饱和。面对“僧多粥少”的就业现状,不少社会单位更偏好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出现了大学生替代性就业的局面。同时,社会对高职毕业生依旧存在不少偏见,认为学历高具备更完善的工作能力。“就业难”成了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