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337915
大小:6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1
《普外科临床中急性阑尾炎的护理措施和效果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普外科临床中急性阑尾炎的护理措施和效果分析高虹黑龙江农垦神经精神病防治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2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普外科临床中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护理办法及其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3例普外科急性阑尾炎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配合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仅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将两组患者治愈率、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等相关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93.8%)、患者对护理满意度(96.9%)相对于对照组77.4%、71%明显偏高,而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
2、3%)相对于对照组(22.6%)明显偏低,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外科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整体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良好,可有效提高临床治愈率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关键词:普外科;急性阑尾炎;护理措施;护理效果急性阑尾炎是临床普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多发性急腹症症状,患者主要表现为阑尾点反跳痛、压痛、转移性右下腹疼痛、恶心呕吐、低热等症状。急性阑尾炎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如果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极易导致弥漫性、坏疽性、脓肿性腹膜炎,对患
3、者的日常生活会造成严重的影响[1]。近年来急性阑尾炎的发病率有显著升高的趋势,目前临床上主要釆用外科手术治疗,精心的护理配合是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2]。为总结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下面笔者收集了我院63例普外科临床中急性阑尾炎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以及整体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普外科在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63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典型的临床症状,现将63例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
4、组中男性22例,女性10例;患者年龄介于18-45岁,平均(31.6±1.9)岁;发病至住院就诊时间最短0.5h,最长2.1h,平均(l.l±0.2)h。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10例;患者年龄介于19-47岁,平均(31.9±2.0)岁;发病至住院就诊时间最短0.7h,最长2.3h,平均(1.3±0.3)ho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至住院就诊时间等一般资料方面通过统计学处理并没有很大区别(P>;0.05),可比性较高。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
5、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1.2.1术前护理很多患者并不是非常了解阑尾炎手术,因此很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很容易导致患者血压升高、失眠,不利于手术的顺利开展。护理人员在术前应该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关于阑尾炎手术的相关知识,包括手术方法、具体步骤、注意事项等,使患者了解阑尾炎手术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尽可能消除患者不必要的担忧和恐惧情绪。术前应指导患者禁食水,切记不可灌肠,避免导致阑尾穿孔。协助患者尽快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以便能够及吋输液、输血。其次,护理人
6、员在术前应该做好充足的术前准备,如手术器械、药物、敷料等,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1.2.2术中护理术中应协助患者摆放合适的体位,护理人员还应该协助临床医师准确找到阑尾,并且将阑尾切除干净,需要注意的是在手术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做好患者的保暖措施,根据手术室的环境变化适当调节室内温度。若患者阑尾粘连范围相对比较广,也存在严重的炎症反应,可能在切除后仍然会有少量渗血,而且在周围也有很多脓性液体,护理人员应协助医师进行引流。1.2.3术后护理结束手术后,护理人员应协助临床医师更换切口敷料,确保切口敷料的整洁、干浄,
7、避免出现感染。若患者术后持续3-5d体温偏高,切UI疼痛、红肿,应该考虑出现切U感染症状,应及时进行引流处理或者进行穿刺抽脓。若患者腹腔内阑尾动脉存在出血症状,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并且进行吸氧处理,帮助患者及吋止血。术后,护理人员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通知医师处理。其次,术后待患者恢复胃肠功能后,主要应以流质饮食为主,多吃一些优质蛋A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建议遵循少吃多餐的原则,少吃刺激性食物,加快肠胃蠕动,避免出现肠粘连。1.3评价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愈率、患者
8、对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相关情况。1.4统计学处理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22.0,采用t检验两组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计资料,P<0.05代表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2.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93.8%)、患者对护理满意度(96.9%)相对于对照组77.4%、71%明显偏高,而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3%)相对于对照组(22.6%)明显偏低,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