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315552
大小:3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21
《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1)学习动机a.学习动机就是激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学习动机是学习行为的激活和唤起。学习动机强弱的标志主要是活动水平和指向性。b.学生的学习动机,是由社会和教育所提示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需要时产生的。这种转化的过程,就是通过—定的舆论和教育手段,使外界的正确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部需要,形成学生自觉的求知欲和求成感,产生对学习内容的间接兴趣或直接兴趣。即将他的好奇心以及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求胜心、个人兴趣等发动起来,形成学习积极性,这种积极性是和学习动机直接联系着的,是学习动机的外部表现。c.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正确
2、的鉴定与分类,是有效地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但是,学生的学习动机内容和表现形式是复杂多样的。而且,在同一学生身上,往往又存在着多种动机。因此,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就不能只根据谈话或—些书面材料确定,需要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特别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学习任务的认识,以及学习积极性,克服困难的情况等等来判断。(2)学习的注意和感知状态一、学习的注意状态a.注意是保持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心理因素,因为它是心理活动必不可少的“伴侣”,是智力活动的组织者和维持者。教学实践证明,注意涣散,往往是学生学习成绩差、智力发展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注意发生发
3、展的规律来组织教学。b.注意分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还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这两种注意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注意的组织和培养1.重视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2.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3.交替使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二、学生对教材的感知a.学生学习知识,—般是从教材的感知开始的。对教材的感知,就是通过各种感觉和知觉在观察有关事物、听取言语说明、阅读文字符号等等,以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的学习过程。从信息论的观点看,就是作用于感官的一切外在事物(包括语言、文字等)都
4、是一个信息的发射装置,而人的各种感官是信息的接收装置,不同的感官接收不同的信息,通过感知摄取知识,就是让各种信息进入学生的头脑,以获得大量的信息。b.感性知识虽然只是对事物的外部特征的认识,但对学生掌握知识来说是很重要的基础。因为学生主要是学习书本知识,这些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并且以词和概念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学生只有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经过自己大脑的加工才能掌握。如果缺乏感性知识,学生只能从字面上学到一些片面的知识,用巴甫洛夫的观点来说,第二信号系统必须建立在第一信号系统的基础上。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正确地组织学生的感知,通过各种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对于提高教学
5、质量是非常重要的。(3)学习中的疲劳和焦虑一、疲劳a.疲劳是人们连续学习或工作以后效率下降的—种现象,分生理的疲劳与心理的疲劳。心理疲劳并不是单纯由身体能量的消耗而引起,而是生理疲劳的主观感受,或是由于心理原因所致。比如工作单调,没有兴趣。或者情绪不佳都会引起心理上对学习的厌倦或懈怠,表现为注意涣散,感知、思维迟缓,反映迅速降低,甚至情绪烦燥、忧虑等。b.学习既是生理活动,也是心理活动,因此,它既受生理疲劳的影响,又受心理疲劳的影响。在很多种情况下,又往往以后者最为显著,研究表明,凡是需要紧张的注意,积极的思维、记忆的学习活动就容易产生疲劳。实验研究表明,疲劳与学习效率成反向关
6、系,即人越疲劳,学习效率越低。C.预防学习疲劳的一些措施1.防止过重负担,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2.建立与执行符合卫生要求的作息制度3.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适当注意休息和营养二、焦虑焦虑是指一个人的动机性行为遇到实际的或臆想的挫折而产生的消极不安的情绪体验状态。学习中的焦虑与学习的成功与失败、学习评定的体验紧密相关。焦虑是一种类似于担忧的反应,是对当前或预计到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尽有一种担忧的反映倾向。①高度的焦虑只有同高度的能力相结合才能促进学习;而高度焦虑同低能力或一般能力相结合则会抑制学习。因此,对大多数学生适宜的是中等
7、焦虑;②高度焦虑对于学生生疏或者需要随机应变的比较复杂的学习,具有抑制作用,因为面对这种情境,学生会产生过分恐慌的反应,固定的反应心向,以及慌乱的累积影响,造成一种丧失战斗力的威胁力量。有研究表明,高度焦虑之所以抑制问题的解决,主要由于它破坏了短时记忆过程。③高焦虑的人不如低焦虑的人那么有好奇心,那么需要新事物,他们表现比较呆板。(4)学生的自我意识与社会心理因素一、学生的自我意识a.简单地讲,自我意识是对自己的外在(如形象,身体状况)和内在(能力、潜力、兴趣、需要与动机、道德品质和行为方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