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022597
大小:6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18
《也论“回”与“次”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也论“回”与“次” 论文关键词:回;次;差异 论文摘要:本文就仝国斌先生关于动量词“回”与“次”的差异问题提出一些异议。我们认为:一、早在唐宋时期,动量词“回”与“次”就是一对近义词;二、强调[+过程]是古汉语“回”的功能之一,这种用法在现代汉语某些方言中得以保留了下来;三、现代汉语共同语中“回”与“次”在称量对象方面没有什么差异,二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语用方面。 《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3期发表了仝国斌先生《论“回”与“次”》[1]一文(以下简称“仝文”),仝文谈到现代汉语“回”与“次”的区别时,用语义的重新调整
2、来解释人们运用动量词语时的主观取向,认为“回”与“次”原有的客观意义决定了二者的区别是有[+过程]与[-过程]的对立,对二者的选用主要决定于人们表达动量时的主观取向:如果说话人主观上强调动作过程,则用“回”;反之则用“次”。笔者读后,获益良多,然又觉此问题尚有值得进一步探讨之处。故不揣冒昧,补论于后,以就教于仝先生及诸位学界前辈时贤。 一、关于古汉语中的动量词“回”与“次” (一)唐宋时期“回”与“次”的语义功能 仝文说“‘回’和‘次’表动量的用法唐宋时开始大量出现,二者的分工是明确的。‘回’表示折返的回数,折返一次为一回
3、。” 其实,“表示折返的回数”只是动量词“回”最原始的用法,它早在唐代就能大量用于与“折返”义无关的动词,仅仅表示动作行为重复出现的次数,[2]如: (1)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2)今朝一酌临寒水,此地三回别故人。(白居易·履信池樱桃岛上醉后走笔送别舒员外兼……卿考功崔郎中) (3)一回落第一宁亲,多是途中过却春。(杜荀鹤·下第东归道中作) “数词+回”在以上用例中皆表示动作发生的次数。 唐代之后,“回”一直沿着“表动作发生次数”的方向发展,到宋朝时期,它的主要用法与“次”一样都仅仅起
4、着表示动作发生次数的作用。[3]如: (4)几回扯了又重按。(柳永·西江月) (5)几回过月下,先种瑶草。(彭履道·疏影) (6)临去也,嘱咐了千回万次。(董西厢,8) (7)但恁么学,如秀才及第一回,从此是官人心。(古尊宿语录,33) 至于动量词“次”,自它产生一直到现代汉语中,它的主要功能都是表示动作行为的次数。[3]如: (8)三次论诤退,其志亦刚强。(张籍《祭退之》) (9)师经十七次问,牙祗如此答。(五灯会元,10) 可见,早在唐宋时期,动量词“回”“次”就是一对近义词,当时它们绝大部分的称量对象都是重合的
5、,而并不如仝文所言的“分工明确”。 (二)动量词“回”表短时量用法的产生及发展 仝文说“‘回’强调动作过程的完整,映射动作的复杂性,有长时意味,主观意义中有[+过程]含义;‘次’强调动作的发生,映射动作的有无,有短时意味,主观意义可记为[-过程]。由于有[+过程]与[-过程]的对立,用‘回’来计数的动作动词要么是过程动词,要么动词前出现与主观量大相应的修饰语,这时的‘回’不好换成‘次’”,之后便列举如下用例来证明“回”的[+过程]性: *阿Q也脱下破夹袄来,翻检了一回,不知道因为新洗呢还是因为粗心,许多功夫,只捉到三四个。(鲁
6、迅·阿Q正传) *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鲁迅·社戏) *丁医生将那些点心仔细看了一回,摇着头,一点也不吃。(茅盾·子夜) *伊于是不由地蹲下身去,……喘息一回之后,叹一口气,两眼就合上了。(鲁迅·补天) 其实,以上用例正好反映了动量词“回”的另一种用法:表示时间不长,大致相当于表短时量的“会”。 据研究,动量词“回”自元代开始就产生了表示短时量的用法,如: (10)丁宁说了一回,分明听了半日,交付与价钞先伶俐。(高安道:般涉调·哨遍·皮匠说谎) (11)兀
7、那道旁边一个妇女人,抱着一个小孩儿,将那孩儿放在地上,哭一回去了;他行数十步可又回来,抱起那孩儿来又啼哭。(关汉卿:刘夫人庆赏五侯宴,2) (12)先打着文状元,踌躇一回,把鞭梢挡住绣球;第二打着武状元,接了丝鞭,成其佳配。(李唐宾:李云英风送梧桐叶,4) 例(10)先是“丁宁说了一回”,后面接着说“分明听了半日”,显然,其中“一回”与“半日”一样都表示时间段。根据上下文,例(11)(12)中的“一回”皆表示相应动作持续的时间不是很长。 动量词“回”之所以在元代发展出表示短时量的用法,一方面与它自身的发展有关,另一方面当与它的
8、近义词“会”类同引申发展的规律有关。[4] 这样,自元代始,动量词“回”在表示动作次数的同时,它还能大量表示动作行为持续的时间不长,也就是仝文所说的“强调动作过程的完整”“主观意义中有[+过程]含义”。动量词“回”的这一用法在元明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