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学.中篇1

中医养生学.中篇1

ID:20900298

大小:1.22 MB

页数:71页

时间:2018-10-17

中医养生学.中篇1_第1页
中医养生学.中篇1_第2页
中医养生学.中篇1_第3页
中医养生学.中篇1_第4页
中医养生学.中篇1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养生学.中篇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养生学中医教研室董静第四章人类生命的自然规律第一节生命的过程一、人类生命的形成二、人类生命的发展过程1、《内经》对人类生命发展过程的论述2、人类生命发展的一般规律第四章人类生命的自然规律三、生命与精气神精是生命的形態結構氣是生命的動力神是生命的主宰精充、氣足、神旺,是健康的保證精气血津液神与脏腑的相互关系示意图(据李德新《实用中医基础学》)第四章人类生命的自然规律第二节人类的寿限一、人类的寿限——天年第四章人类生命的自然规律二、影响寿夭的因素(一)禀赋的作用禀赋指父母授与子女的天资与体质。禀赋高低取决于父母的元气和精血的充盛程度。禀赋高低可通过寿征反映出来

2、。第四章人类生命的自然规律气质寿征形体寿征寿征面部寿征金型体质土型体质木型体质火型体质水型体质第四章人类生命的自然规律二、影响寿夭的因素(二)社会因素的影响(三)非生物环境对寿夭的影响(二)后天调摄的影响第四章人类生命的自然规律第三节衰老的机制一、衰老过程及老年人的年龄界限第四章人类生命的自然规律第三节衰老的机制二、老化的征兆形态改变诸窍不利神志变化血脉异常适应能力及抵抗能力下降阴痿第四章人类生命的自然规律第三节衰老的机制三、延缓衰老的措施(一)重视肾气的调补(二)重视脾胃的调理0714212835424908162432404856肾中精气肾中精气男性女性年

3、龄年龄肾气(元阴、元阳)虚衰脾胃虚衰心、肺、肝等脏器衰变机体衰老进程精神养生箴言1、笑口常开,青春常在。2、笑一笑,十年少。3、树怕剥皮,人怕伤心。4、有德则乐,乐能长久。5、神清者嗜欲不能乱。6、善摄身,不穷神,不苦形,神形既要,祸患何由而致也。第五章调节情志精神养生箴言7、万般补养皆虚伪,惟有操心是要规。8、劳力与劳心并进,手和脑并用。9、人逢喜事精神爽,闷在心头瞌睡多,快快活活保寿命,气气恼恼成了病。10、宠辱不惊,任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看天上云卷云舒。第五章调节情志精神(调神)养生,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怡养心神、疏肝解郁,调摄情志等方法,保护和

4、增强人的心理健康,达到形、神高度统一,提高健康水平。什么是精神养生?健康四大基石之一——心理平衡心藏神肝藏魂肺主魄脾主意肾主志人体与五行的对应关系:木--(肝胆筋目怒魂)火--(心小肠脉舌喜神)土--(脾胃肉口思意)金--(肺大肠皮鼻忧魄)水--(肾膀胱骨耳恐志)木火土金水第一节情志与内脏活动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概念肝藏血肾藏精脾生气血心主神肺主气正常与发病正常---在正常情况下,七情是人体对客观外界事物和现象所作出的不同情志反映。七情正常与否是七情对应五脏精、气、血、津液充养五脏的盈亏程度。发病

5、---1、突然强烈长久持续的情志刺激;2、超过人体本身的生理活动调节范围;3、引起相关脏腑功能紊乱。七情情志变化(喜怒忧思悲恐惊)A情志变化的保健七情六欲,人皆有之,如果情志波动过于持久,过于剧烈,超越了常度,则将引起机体多种功能紊乱而导致疾病。B影响情志变化的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病理因素C情志对健康的影响情志刺激的性质与程度差异;情志变化的个体差异(体质差异、性格差异、年龄差异)七情太过首先伤心神七情---直接伤内脏腑(惊喜伤心---心悸失眠健忘精神失常;郁怒伤肝---两胁胀痛喜太息咽中梗物痛经经闭;思伤脾---食欲下降脘

6、腹胀满。“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悲悲思忧则心动,心动五脏六腑皆摇”;心主藏神---七情致病主要以心肝脾为多见;脏腑功能障碍气升降出入障碍七情---直接伤脏腑气机心主喜---过喜伤心;暴喜则气缓(神不集中失神狂乱)《内经》“喜乐者,则神惮散而不藏”肝主怒---过怒伤肝;怒则气上(肝气上逆,血随气逆---头胀头痛面红目赤呕血昏厥卒倒)《内经》”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气升降出入障碍七情---直接伤脏腑气机脾主思---过思伤脾则气结;(纳呆脘腹胀便溏)惊则气乱---损伤心气,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定(心悸,惊恐不安)肺主悲忧---过悲

7、忧伤肺;(气短乏力精神不振)肾主恐---过恐伤肾则气下(二便失禁昏厥遗精)《内经》”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情志(心理性)病症1、痿症---软弱无力,精神不振。;2、瘰疬(急慢性淋巴结炎);3、癫狂心悸失眠4、抑郁症(多疑善感幻想独门闭屋怕接触交际失眠过渡敏感自绝);5、狂躁症(行动异常暴力伤物与人);6、内脏神经官能症(心悸胃痛肠鸣腹泻梅核气更年期综合征等);7、老年人---失落感孤独感无用感恐惧感自卑感。第五章调节情志第二节调节情志的方法制约法—思胜恐,恐胜喜,喜胜悲,悲胜怒陶冶法主要方法清静

8、法药食法宣泄法修身养性抑目静耳省思少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