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常用中医养生方法

中篇常用中医养生方法

ID:26995277

大小:294.00 KB

页数:57页

时间:2018-11-30

中篇常用中医养生方法_第1页
中篇常用中医养生方法_第2页
中篇常用中医养生方法_第3页
中篇常用中医养生方法_第4页
中篇常用中医养生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篇常用中医养生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篇常用中医养生方法第五章精神养生法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肝胆内科王兰青健康对人生的意义健康与长寿,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共同愿望和普遍关心的一件大事。如果把健康比作1,那么事业、权力、财富、家庭、幸福就是1后面的0。没有健康,一切都化为乌有。中国人的健康现状1项国民体质检测调查的结果显示:近十多年来,中国人身体的各项指标“该高的低了,该低的高了”。目前,15%的中国人处在“健康”状态,15%处在疾病状态,70%的中国人处在亚健康状态。这种情况令人担忧,政府应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我们医务工作者-健康的使者也应做出相应的努力。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健康公式健康1

2、00%=15%遗传+17%环境+8医疗+60%生活方式。最好的养生保健方法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一精神养生法的概念精神养生法又称为心性养生法,也称为调神、养性、养心等。通俗地讲是指在“天人相应”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通过净化人的精神世界,自动清除贪欲,改变自己的不良性格,纠正错误的认知过程,调节情绪,使自己的心态平和、乐观、开朗、豁达,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二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的含义目前尚无定论。一般而言,是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活动处于相互协调的状态下,即认知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和适应良好,能够充分

3、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以适应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的需要。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心理健康不但具有相对性、动态性、连续性的特点,还与人性、价值标准、文化环境相关。心理健康判断标准无法统一。不同角度的判断模式:--统计学上的常态分布为标准;--社会规范为标准;--个人主观经验为标准;--生活适应状态为标准;--病因与症状存在与否为标准;--心理成熟与发展水平为标准。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WHO心理健康标准:“三良”:良好的个性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适应。我国的心理学家的5条标准智力正常;情绪稳定而愉快;人际和谐;适应环境;人格完整。心理健康的

4、判断标准【通俗诠释】:1、境界:性情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胸怀坦荡与达观;2、个性:性格温柔和顺,言行举止得到众人认可,能够很好地适应不同环境,没有经常性的压抑感和冲动感;3、处世技巧:看问题、办事情都能以现实和自我为基础,与人交往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4、人际关系:与他人交往的愿望强烈,能有选择地与朋友交往,尊重他人人格,接人待物能宽大为怀。既善待自己,自爱、自信,又能助人为乐,与人为善。三精神养生的意义“精神养生”通俗地讲就是“养心”。有人说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而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养心是养生的核心和关键。科技发展、城市工业化、人口城市化

5、和人际竞争的加剧,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重压之下的紧张、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屡见不鲜,进而罹患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疾病、代谢系疾病、甚至癌症等的概率大为增加。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在一切对人体不利因素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因素就是不良情绪。三精神养生的意义人类已经进入“情绪”时代,21世纪精神医学将与内、外、妇、儿科并列成为第五大医学学科。世界精神病协会的专家认为:从疾病的发展史看,人类已从“传染病时代”、“躯体疾病时代”进入“精神疾病时代”。养心将成为21世纪的健康主题。所以说,心态平衡,心理健康是WELLNESS的关键四心神养生法调养

6、精神的基本原则:“独立守神”。是指避免外界各种因素侵扰,不依赖外力,能地对自己的精神、意识、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控制,以保持生命活动的协调稳定,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平衡。四心神养生的方法清静养神养性修德怡养性情少私寡欲道德修养节制欲望养心敛思哲理养性循理乐俗(一)清静养神是指心态清静安闲,精神静谧内守。是防邪抗病的理想状态。1、少私寡欲:“少私寡欲”一词最早见于老子的《道德经》中;《黄帝内经》则描述为“志闲而少欲”;《类修要诀》提出“绝私念以养其心”。都是主张减少私欲,降低嗜欲,心安而不惧,还心神以清静。1、少私寡欲《太上老君养生诀

7、》劝戒:“一者薄名利,二者禁声色,三者廉货财,四者损滋味,五者除佞妄,六者去嫉妒”。所以,人要减弱自我意识,减少私欲。学会放弃,顺其自然;心胸开阔,知足常乐。《医述·养生》:人身之精气如油,神如火,火太旺则油易干,神太用则精气易竭“。嗜欲不止,忧患无穷,轻则伤精而多病,重则早衰而夭亡。2、养心敛思养心乃保养心神,敛思即专心致志。人处于社会中,外界纷扰的刺激必然会通过感觉器官作用人的精神,耳之所闻,目之所见,均会使精神烦劳而心神不宁。《内经》倡导的“恬淡虚无”;老子倡导的“清静无为”;庄子提出的“虚静恬淡,寂寞无为”等。他们倡导的是摒弃杂念,淡漠名利

8、,专心致志,追求理想,实现抱负,成为救世济人的有用之材。工作专心-成就感,兴趣专一-愉悦感。清静养神与现代研究近年来,国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