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湘西苗鼓舞的传承

论湘西苗鼓舞的传承

ID:20587076

大小:6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13

论湘西苗鼓舞的传承_第1页
论湘西苗鼓舞的传承_第2页
论湘西苗鼓舞的传承_第3页
论湘西苗鼓舞的传承_第4页
论湘西苗鼓舞的传承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湘西苗鼓舞的传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湘西苗鼓舞的传承摘要:湘西苗鼓舞舞作为珍贵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流传地地处偏远,逐步陷入无法广泛发展的困境。本文针对湘西苗鼓舞的特点,借鉴其他民间舞蹈的发展方式,总结出湘西苗鼓舞有人体动态延续和升华为理论这两种主要的传承方式,希望这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得到更多人关注。  关键词:湘西苗鼓舞;传承  :J722:A:1005-5312(2012)32-0166-02  鼓是精神的象征,舞是力量的表现,鼓舞结合开农耕舞蹈文化之先河,而湘西苗鼓舞作为优秀的民间舞蹈艺术,却犹如遗珠弃璧,淹没在莽莽群山之间。湘西苗族鼓舞,是我国苗族地区最古老的舞蹈艺术,流

2、传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吉首市和凤凰、古丈、花垣等地。苗鼓舞起源于秦汉时期,是我国鼓舞艺术的一支分流,在历朝战乱的民族大迁徙中流落到湘西地区的苗家儿女,将苗鼓舞带到了玉屏山中猛洞河畔,从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湘西苗鼓舞。它不是单纯的民间舞蹈,而是鼓乐、舞蹈、表演等艺术的有机结合体,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特色鲜明。  在文化碰撞日益激烈的今天,越来越多像湘西苗鼓舞这样珍贵的民族艺术陷入被人遗忘的险境,因此,以潘志涛教授为主的舞蹈专家们发出了挽救少数民族舞蹈的号召,舞蹈工们也纷纷行动起来。笔者认为挽救某一民族舞蹈于危亡,若局限于对其历史源流、艺术价值等方面

3、的研究还不够,探讨如何使这些濒临消失的民间艺术,更好更科学的传承发展下去,才能真正延长它们的艺术生命,使之大放异彩。  一、湘西苗鼓舞的艺术特点  在汉文史《苗防备览·风俗考》中就载有“刳长木空其中,冒皮其端以为鼓。使妇人之美者跳而击之,择男女善歌者,皆衣五彩衣,男左女右旋绕而歌”。说明苗族鼓舞远在汉朝时就已盛行,并具有鼓之舞之,盛装起舞等艺术特点。随着时代发展,湘西地区的苗鼓舞不仅沿袭了这些特点,更是衍生出多样的表演形式,独特的鼓点以及更华美精致的民族服饰。  (一)丰富的表演形式  湘西苗鼓舞首先从鼓的材质区分,可分为铜鼓舞与木鼓舞。  铜鼓舞多在

4、盛大节日,如“吃牯脏”“苗年”“芦笙节”等活动中表演。铜鼓架设在场地中心,由一名鼓手敲击,另一人持特质木桶置于铜鼓后面,表演中时近时远相配合,以增强乐音效果。舞者人数不限,通常是成百上千,围成几个大圆圈,根据鼓点的变化起舞,表演梳头、洗脸、穿衣、砍柴、纺纱等日常生活为内容的舞蹈。  苗族木鼓,长120-200厘米,鼓面直径40-50厘米,两端蒙以牛皮,用竹篾箍紧而成。演奏时,平置于高约140厘米的鼓架上,由一人或两人执双槌分别敲击鼓面和鼓帮。高低不同、音色各异的皮革、原木之音,交织成和谐神秘的音响。苗鼓舞形式多样,除铜鼓舞木、鼓舞外,还有自娱性的花鼓舞

5、、团圆鼓舞等。后又从此类鼓舞中派生出具有较高技艺的表演性舞蹈,如“单人鼓舞”、“双人鼓舞”、“猴儿鼓舞”、“四人鼓舞”。  (二)独特的“鼓语”  苗族的族源可追溯到远古的“三苗”,秦汉时期苗族祖先就已聚居在湘西一带。但是由于发展的滞后,苗族一直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因此,民间文学、民间文艺、各种民俗活动,则是他们进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在长期的乐舞活动中,逐渐形成用铜鼓木鼓敲打出的鼓点传递信息,使之具有“鼓语”的功能。  湘西苗鼓舞一般都有固定的鼓点、读法及呼喊声。“咚”表示右手敲击鼓心,“打”表示左手敲击鼓边,“的”表示双槌击打。运用在鼓舞表演时虽

6、复杂多变,但以2/4拍、3/4拍等节奏型最为常用。以下为演奏常用鼓点:  一点鼓:咚O

7、  或压缩型:咚咚

8、  三点鼓:咚咚咚

9、  或带休止:O咚咚

10、  五点鼓:咚咚咚咚

11、咚O

12、  或带休止:O咚O咚

13、咚O

14、  七点鼓:咚咚咚咚

15、咚咚咚

16、  或带休止:O咚O咚

17、O咚咚

18、  九点鼓:咚咚咚咚

19、咚咚咚咚

20、咚O

21、  十一点鼓:咚咚O咚

22、O咚O咚

23、O咚咚

24、  六槌:咚咚

25、咚咚

26、咚咚

27、咚咚咚

28、  鼓点节奏型2/4拍与3/4拍相互变化如:  咚咚咚

29、咚咚咚

30、打咚O咚咚

31、打咚打咚咚

32、咚咚O咚

33、O咚咚

34、……  (三)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演出服装  湘西苗鼓舞除了舞蹈形式

35、与鼓语摘要:湘西苗鼓舞舞作为珍贵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流传地地处偏远,逐步陷入无法广泛发展的困境。本文针对湘西苗鼓舞的特点,借鉴其他民间舞蹈的发展方式,总结出湘西苗鼓舞有人体动态延续和升华为理论这两种主要的传承方式,希望这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得到更多人关注。  关键词:湘西苗鼓舞;传承  :J722:A:1005-5312(2012)32-0166-02  鼓是精神的象征,舞是力量的表现,鼓舞结合开农耕舞蹈文化之先河,而湘西苗鼓舞作为优秀的民间舞蹈艺术,却犹如遗珠弃璧,淹没在莽莽群山之间。湘西苗族鼓舞,是我国苗族地区最古老的舞蹈艺术,流传在湘西土家

36、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吉首市和凤凰、古丈、花垣等地。苗鼓舞起源于秦汉时期,是我国鼓舞艺术的一支分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