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等级与阶级

第9课 等级与阶级

ID:20387502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9

第9课    等级与阶级_第1页
第9课    等级与阶级_第2页
第9课    等级与阶级_第3页
第9课    等级与阶级_第4页
第9课    等级与阶级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9课 等级与阶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9课等级与阶级第9课等级与阶级[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等级的起源与发展  中产阶级的起源与发展  阶级的产生与斗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提问,使学生能够自己归纳概括并提取有效历史信息。  初步学习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考察社会结构  通过对等级向阶级演变的过程的分析,认识其中体现出来的历史进步性。  3.第9课等级与阶级第9课等级与阶级[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等级的起源与发展  中产阶级的起源与发展  阶级的产生与斗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提问,使学生能够自己归纳概括并

2、提取有效历史信息。  初步学习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考察社会结构  通过对等级向阶级演变的过程的分析,认识其中体现出来的历史进步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废除等级制度的漫长历史,认识等级制度已经为人类文明的进程所淘汰,使学生树立公民的政治权力意识、否定和拒绝政治特权的意识。  了解当代社会中产阶级主体成分的变化趋势,认识到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对个人前途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形成勤奋学习的动力。  [重点与难点]  重点:等级制度发展历程  中产阶级的演化  难点:等级与阶级的区别  说明:  1.

3、等级是指在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在社会地位上和法律地位上不平等的社会集团,偏重于政治与法律地位。对于政治特权的制约能力,反映了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的程度。等级的消除,特别是特权等级的消灭,是文明进步的表现。因此,理解等级制的产生、发展与消亡史,即是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一个侧面的把握。  关于“中产阶级”的概念,目前使用十分混乱,学术界尚无定论,但普遍认为中产阶级产生于中世纪后期对封建领主的斗争中。它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不同的地区与国家中,呈现出不同的内涵。而中产阶级构成的历史演变,勾勒出近现代资本主

4、义社会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课文截选了中产阶级作为典型,充分展示其孕育、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预示社会发展的前景。  2.“等级”和“阶级”,这是两个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阶级的概念偏重于人在社会中的经济地位。而等级则偏重于政治与法律地位。从本质上讲,阶级更体现出文明的进步性。由于等级和阶级的概念相对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说比较抽象,所以如何结合具体史实让学生从结构上理解文明的演变,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展示两段材料:  “上帝塑造了三种生命,它们是农民、骑士和僧侣。”(欧

5、洲曾经流行得到俗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在起义前呼喊的口号)。  提问:这两段文字说明了什么?——从欧洲和中国古代关于出身决定“等级”的传统引入本课内容。  2、教师讲述“等级”与“阶级”概念。  社会不平等现象,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前,是以“等级”形式存在的,偏重于政治与法律地位。而阶级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由于所处的地位不同和对生产资料关系的不同而分成的集团,偏重于人在社会中的经济地位。两个概念存在交错的现象:一个阶级中可存在若干等级,西欧封建等级制中,国王之下,有公、侯、伯、子、

6、男、骑士、绅士等多个等级,形成金字塔状,他们都属于封建地主阶级。一个等级中,也可有多个阶级与阶层,法国大革命前,被压迫的第三等级中,包括资产阶级、农民、城市手工业者……等各个阶级与阶层。(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在讲述的时候要向学生强调:“等级”与“阶级”并不是从来就有,而是伴随着人类进入文明社会而产生的。  奴隶社会的等级主要分为平民和贵族,广大的奴隶被排除在等级之外,无任何政治权利。  要求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归纳西欧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的特点:贵族世袭,拥有经济、政治特权,形成金字塔状

7、的等级制;层层封授,有“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之说,导致国家四分五裂;贵族队伍相对封闭、腐败,激起大多数人反抗等。这一切都是欧洲封建社会被称为“黑暗的中世纪”的重要原因。  到19世纪,人民广泛地使用“阶级”、“阶层”概念来描述社会中人们的地位等级,反映出时代的进步。  可适当讲解中国古代的等级制度。(中国历史上的等级制度分为爵制和秩品两种。爵制:西周春秋时可大致分为王、公、侯、伯、子、男六个等级,可以世袭。进入封建制以后,特别是秦统一后,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爵制只是用来划分皇亲与极少数重臣

8、的政治等级。秩品:秦以后,大部分官员实行秩品制。秩为奉禄,品为等级。曹魏时设官品九品之制,后来沿用。所有官员都由皇帝任命,不能世袭。隋唐以后,实行科举考试,官员队伍呈开放流动型。)  这部分内容相对于中学生的认知水平,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教师可联系奴隶社会(如印度种姓制度)与资本主义阶级关系作一比较,从中引出等级制度的不可变更性及固态化,而阶级则可通过一定的方式变化及流动,更突出人的能动性,从而显示出阶级比等级的进步性。  总结:随着资产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